都说姑姑侄女那是亲如母女,我姑姑嫁到了交通不便的山村里。
小时候不知道交通不便是种什么感受,只记跟姑姑走过羊肠小道,一路玩,一路欢笑的场景历历在目,那个时候我的童年,被姑姑的亲切笑容温暖着。
如今姑父病了好几年,需要轮椅和姑姑帮扶才能吃喝拉撒,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倒是孝顺,常回来多看几次,陪几天,但是姑父身边离不开人,整整6年,把曾今好脾气的姑姑也磨得没了好脾气,有时候不免骂姑父几句,姑父虽然不能动,但是心里明白自己连累姑姑受苦了,所以也不啃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只是低头不语。
看到曾今那个笑呵呵的姑姑不见了,拖着疲惫的身体照顾姑父吃喝拉撒,忍不住嘟囔几句,但是对于我们依旧耐心的嘘寒问暖,我让姑姑不要忙了有空就歇歇,姑姑说“你们难得来一次!”我问姑姑:“您累吗?”姑姑苦笑一下说“瓜女子,能不累吗?你姑父这是给我找罪呢!白天做饭,喂饭,翻身好几遍,晚上还得三番五次的起夜,我都快熬不住了!”看着辛苦疲劳的姑姑我又想起以前的姑姑,累归累但是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
姑姑的以前脾气特别温和,对待子女,小孩都特别包容,从不发脾气,我们也都挺爱姑姑,姑姑家原来在川道的一个小沟口,靠着东边的墙壁凿了4只窑洞,种地是要爬上窑顶的山头,另外挨着窑洞的沟渠里种了很多的果树,因为晒太阳不足,果树结的果子大多都是蒙了一层黑点,居住环境不则么好。
姑父经常外出行医,给村民看病,家里就姑姑带着几个孩子打理家务,我去了自然是和同龄的表姐一起出去放牛,牛吃草,我们两吃核桃,有着和我家里不一样的自由氛围,回到家里姑姑和我们也嬉笑玩闹一片,姑姑从来不骂我们,哪怕我们做错了事,那也只是提醒一下,家庭氛围比较好,这也是我爱去姑姑家的原因之一。
后来我和表姐同时上高中,周末总是一同回姑姑家,姑姑总是那样微笑着问我想吃啥,走的时候又给我装很多好吃的,来回往返学校时表姐骑自行车带着我,总是骑一段一波三颠的土路,再下来步行爬一段水渠纵横的坡路,这个时候我才觉的交通不便是什么感受了,也明白了为啥很多姑娘不愿嫁川道了,但是我从没听姑姑抱怨过奶奶把她嫁到这里,她如一颗蒲公英种子,撒在向阳处就迎风生长,撒在石头缝里就寻找阳光雨露,发芽扎根,那么普通,那么顽强,在这个小山村养育了4个儿女,送走了几个老人,把沟道口的窑洞换成了路边的瓦房,不管你什么时候见到她,总是笑眯眯的,左邻右舍来了都是客客气气的,姑父给人看病没有一天家里是安静的,总有人来人往,但是姑姑总是微笑着招待前来医病的乡亲,姑姑所在的这个村叫湘乐镇纸坊村,虽说地理位置偏僻,但是因为姑父医病的手艺,姑姑也算是能过个小康生活,姑姑并不依赖姑父给人瞧病的收入生活,她自己也种地,种果树,挖药材维持生活,知道我家困难,见一次就把自己身上的零钱掏出来全给我,这些钱也是她挖药材,积攒了好久的零花钱。
等到表兄表姐和我都成家了,姑姑依旧在那个小山村,种地,帮姑父迎来送往,奶奶有个啥事也叫唯一的姑姑来伺候,小婶婶有事也会叫姑姑来帮她照看孩子,姑姑在自家种地迎来送往的照顾病人,别人有事请她帮忙时又不好意思拒绝,也不见她喊累或者抱怨什么。脸上永远带着谦和的微笑。
现在姑姑也是当太奶奶的人了,却依然闲不住,喜欢待在自己小山村的家里,现在乡村的道路也修整的平直好走了,出门就有很多交通工具可以选择,表姐每周回去看望姑姑,姑姑都是在给自己找事做,闲不住,想接她住住,她也不愿意来,说自己在家舒坦,脸上依旧是那样的笑容,衣着朴素,就连做个眉毛都要顾虑别人说她闲话,不愿意张扬,我告诉她你该为自己好好活了,孙子都抱孩子了,你还这么委屈自己干啥,照顾姑父6年,村上本来送锦旗给姑姑呢,姑姑挡了回去说自己应该的。
回去的路上,我的脑海一直浮现姑姑的微笑,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让人平静,无论生活给她什么,她都始终微笑面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