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摘录二)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摘录二)

作者: 水的表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10:29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让我感觉相见恨晚的书,是一本身为孩子会希望父母去读的书,也是一本为人父母都应该去认真读一读、学习如何更好的爱孩子的书。它告诉我们:

    爱孩子,应“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爱孩子,也是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

    要斩断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就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心魔,感受自己,疗愈自己,学会正确的去爱自己,爱孩子。

    1.当父母看孩子时,如果看到的是一个需要被训练纠正的问题,那么孩子一生的悲剧已经注定

    2.面对哭泣、不肯入睡的婴儿,不要阻止他哭泣。

    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方式,它不应该被阻止,而应该被呵护、陪伴,被充分允许。

    好的父母就像神奇的容器,可以把引起婴儿焦虑的能量承接过来,转化成“无毒”的能量,再还给婴儿。

    婴儿在父母的容器功能里浸润长大,并逐渐学习自己处理焦虑的能力。

    3.婴儿一出生就处在“全能自恋期”,认为世界围着自己转。

    父母满足婴儿的自恋,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感的来源,也是婴儿从自恋中走出来的基础。

    从很小就被大人掌控,按照大人的节奏来生存的孩子,成年后非常容易进入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中,难以忍受别人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在各种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制造大量冲突、痛苦。

    4.延迟满足能力,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延缓眼前的利益满足。

    延迟满足能力的真正成因,恰恰是父母经常及时满足和回应孩子,使孩子深信自己的需要会被满足。

    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

    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达,并且会被满足,自然能安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相反,那些幼时需求经常被刻意延迟回应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处在“得不到”的恐惧中,所以眼下有一点好处就会迫不及待的消费掉,而且很容易在父母不及时满足自己时,出于“得不到”的恐惧和愤怒,歇斯底里的要求父母立刻兑现。

    5.父母刻意不及时回应,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

    因为孩子在心里内化了一个不愿意满足自己的苛刻客体,这个客体留在孩子心里,会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总是主动去创造苛刻与被苛刻的关系,投射性的认为别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

    6.若孩子的需要经常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

    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都不要,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是吃亏。

    7.孩子在得到爱与自由之后,可能表现得更加不懂事,更像个婴儿,这就是退行。

    退行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这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

    有退行现象的孩子,一方面说明有心理创伤,另一方面也说明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多了,孩子开始相信爱了,才敢将创伤释放出来。

    创伤释放得越早,心理愈合得越好,也越容易与周围人融合。

    8.每个人内在都有疗愈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9.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

    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

    你过去走过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

    10.智商、情商、社交能力和运动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基础,不可分割。

    当过分强调针对某一特定大脑区域进行强化刺激的时候,反而可能导致“神经挤迫”现象。

    据研究,大部分尚未分化、对于青春期和成年期创造力有重大意义的大脑功能区域,会因为其他区域的侵占而萎缩。

    早教训练的目标是使孩子早早具备各种能力,貌似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先走了一步,其实是在马拉松比赛中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起跑,输在起跑线上却不自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摘录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it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