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发屋

作者: 绪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5-22 21:57 被阅读0次

下午和父亲一起去他常去的那家发屋理发,从BRT站台坐车到站点,再走几百米的路才到达今天目的地,因为是周末,发屋外摆着几张塑料凳子,旁边坐着等待理发的顾客,上至头发花白的老人,下至年龄尚小的孩子都坐在那里,边晒太阳边等里面剪头的人出来,好轮到自己进去。

这家发廊很特别,一个是因为它不提供洗头的服务,理发前老板用喷雾器在头上喷几下再用梳子打理一下就算是代替洗头了,所以来理发的客人只能理完发以后自己回家处理满头的发屑;另外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其理发的速度之快,从我坐下开始到我剪完离开,前后不过几分钟,老板简单打理以后用剪子和电动剃刀在头上飞速行进,满头的黑发洋洋洒洒落了一地,关键是理完以后甚至还要比很多其他发廊的效果要好。

发屋不大,但是很干净,经营它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即便人到中年,看起来依然很有活力,和顾客聊起天来有说有笑的,会给人一种很欢快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慕名前来理发原因之一。

要说这家店最大的金字招牌,莫过于它几十年不曾变过的价格,这两年稍微涨了一些,不过大家也都理解,也能接受。我读高中的时候他们家一直都是三块钱一个头,这两年成了五块钱,现在不要说是在盐城,就算是换做其他地方,想要找到一家五块钱理一次发的发屋几乎也是很难的事情了,几乎15至20元才是一个大众化的价格。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店不挣钱,但是就我个人感受来说,我觉得它创造的收入是很多同类型发廊所不能比的,或者说在这一片老城区有这一家发廊,方圆几里就没有其他敢与之竞争的店家。老板和老板娘的热情,朴实,扎扎实实的手艺功夫,极其亲民的价格,共同构成了这家发屋的传奇。

当然,老城的发屋也仅仅只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的存在像是一种宣告,告诉人们即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追求物质利益的浮躁年代,一家不忘初心的老店依旧能凭借它所独有的情怀,牢牢抓住几代人的心,这样的店挣钱,是每一位顾客不论何时都对这一代靠手艺吃饭的纯朴店家的肯定,它所积攒下的每一点财富都是时代洪流的冲刷之下,对坚守初心一致的认同。

相关文章

  • 小城发屋

    下午和父亲一起去他常去的那家发屋理发,从BRT站台坐车到站点,再走几百米的路才到达今天目的地,因为是周末,发屋外摆...

  • 随笔|小翠

    珍妮发屋原来在交通路上,后来因故搬迁到平安街,珍妮发屋是我这几年固定理发的地方。 昨天下班,我顺路到珍妮发屋理发,...

  • 2018-12-30

    赫城宝贝的发屋

  • 冷发屋

    热浪滚滚夜黑头 发屋剃头冷飕飕 一个时辰为焗油 后来顾客都先走

  • 小巧发屋

    昨天开始,天气晴好,阳光灿烂,气温上升。 时间已是中午11点钟,独自一人不用做饭,跑到小巧发屋来理发。 店里只有一...

  • 南方发屋

    街道扩建了,南方发屋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在南方发屋理了一二十年的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那个地方,习惯了老板理发的...

  • 海峰发屋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105天,1119字,累计121658字。 海峰在友宰呆了三十年,他虽然不是友宰人,但是,友宰...

  • 海边的理发屋

    年青时在海边工作,经常光顾小镇上的“福建理发屋”。理发屋面朝大海,宽敞明亮。早上摘下黑漆斑驳的门板时 ,门口花丛边...

  • 晓梦发屋

    有人说,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这或许真有一定道理,只是头发不好的我,不太感冒这第二张脸。 小区里有一排平房,是商用出...

  • 青春理发屋

    在雨季漫卷那座廖城最后的光线中,记忆里那家“视角理发店”的玻璃门外,仍有着弥漫匆匆韶光的梧桐树和忙于奔走还未曾来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城发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jl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