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作者: 非洲研究 | 来源:发表于2016-10-01 19:31 被阅读0次

《娱乐至死》一书写于二十世纪末,那时电视是美国人民主要的消遣方式,此书作者本着反对电视化的娱乐的态度写下了此书。

书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亮出自己的观点“媒体即隐喻”,第二部分为介绍印刷机时代的情况,第三部分为电视时代的情况,顺便介绍一下电视的出现对宗教以及传统教学的影响。

媒体即隐喻就是说在一个时代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会对人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只有广播的时代,听众无法根据他的声音来判断他的体型,只会在意他的话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意义非凡,而在电视出现后,一个发言者如果看起来弯腰驼背或者没有洗干净脸,那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会立马失去听他发言的兴趣,为此电视上人总是衣着靓丽、妆容得体,人们关注形象甚于内涵,不得不说电视改变了公众人物的行为,这就是媒体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电视机给人们带来的是娱乐化的影响。

19世纪的北美大陆可谓是一个书籍消费的高潮,受益于印刷机的发明,书籍不断地印刷和售卖,由于书籍可以长时间保留的特性,书面语总是比口头语要严谨且有意义,美国人阅读量巨大,而且将书籍作为其消遣时间的工具,印刷机或者说书籍作为信息的媒介给人们带去了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至于口语中长句也是屡见不鲜,《娱乐至死》一书中还提到了一个例子,林肯竞选参议员的时候与对手有一场辩论,对方一连发言四个小时,亮出了许多观点,到林肯的时候他说他的发言也大概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建议大家先回去吃好晚饭再过来听,而后在他的发言中对对方的论点一一点评,全场几乎没有睡着的人,当时人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这些情况在电视出现后便消失了,大家晚上都喜欢看电视,而不再看书,美国总统也开始出现在真人秀当中,一些严肃的事情因为电视这个媒体而变得不那么严肃,比如新闻中播报了一则自然灾害,以及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本来人们已经不那么开心了,可是因为紧接而来的广告打破了人们的情绪,人们的信息接收过分碎片化,而且严重过剩,到最后人们只会冲着电视机里的节目大笑,而且思维水平严重退化,而这正是作者所担心的,每天打开电视就很开心却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开心,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

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有意思的细节我没有提到,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图书馆找来看看,《娱乐至死》作者 尼尔 波兹曼,书中提到的是电视时代,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网络时代,是电视时代的加强版,有很多对你而言没有意义的信息强加给你,过多的图画、音乐充斥你的生活,是时候和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进行抗争了,从空闲的时候不玩手机不上网而是看书做起,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和我交流,毕竟一个人的视角总是狭隘的。

相关文章

  • 娱乐 至死

    开心,到死。 选择一种死法,当然开心至死最好。 开心法,有多钟。 娱乐,最好。 两性,交合。 如膝,似胶。 不可,...

  • 《娱乐至死》——放弃思考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我们自己娱...

  • ...

    娱乐至死

  • 2022-11-26

    娱乐至死

  • 娱乐至死!:《娱乐至死》书评

    现在是一个信息空前庞大的时代,每天一起床,各式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打开手机,一天的行程都被各种各样当然商...

  • 警惕娱乐至死 守护人性良知

    【圣心塾琐言】 娱乐至死是新媒体时代催生的恶习。 娱乐至死是内心野性的无底线宣泄。 娱乐至死是对人性良知的渐进性窒...

  • 娱乐至死,娱乐不死——《娱乐至死》简评

    正如赫胥黎所担忧的那样,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受制于外界因素而变得痛苦,相反,我们的文化因享乐而失去了自由,变成了一...

  • 2019-01-26

    喜欢这样堕落的生活 娱乐至死 堕落至死 很好啊

  • 记录/高考结束后所看的书

    记录/高考结束后所看的书 1.《娱乐至死》娱乐至死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

  • 娱乐至死

    在一篇关于抖音当前发展的社论中看到作者反复引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顿时对这本书有了兴趣。阅读中也连连感叹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or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