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移风易俗。

作者: 大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3-25 06:11 被阅读0次

移风易俗,出自《荀子·乐论》,原文:“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故事说的是西汉初年,社会秩序很不安定,虽然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社会风气没有大的改观。贾谊(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看到这个问题深为忧虑,就上书汉文帝:虽然政权已经改变,但社会遗风余俗依然存在,而移风易俗、使人心趋向正道的使命不能推卸,不能只用文书往来应付。

移风易俗,这是儒家美学用语,原意是指文艺具有改变社会风气、风俗的审美功能。荀子认为,音乐可以使民心向善,深深地感动人,使社会风气和习俗得以改变。因此礼乐兼用,才能使社会安定。荀子强调声色之欲,与生俱来,只能“心止之也”。

但对于心,只能用乐来感染,通过乐促使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进而达到人们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变,最终实现影响整个民族性格、整个社会风气的社会功能。儒家的关于文艺具有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汉代《毛诗序》、魏晋时阮籍的《乐论》以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对文艺的移风易俗的作用都有深入的探讨。

在《礼记.乐记》这篇文章中提到音乐的产生及其作用,内容大意是说,凡是不正当的声音刺激人心,就会引起悖逆的反应,这种反应化为具体的事实,那就是淫乐的来历;纯正的声音刺激人心,就会引起顺当的反应,这种反应化为具体事实,那就是和乐的来历。

因此,当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情感时,就会发出声音,把各种声音结合起来,加上舞蹈动作,进而就产生音乐。所以,古代圣王都非常注重对人心会产生影响的事物,并主张以“礼义”来导正人的行为,以“音乐”来调和人的心性。

音乐的演奏中,纯正和善的音乐,伦理井然,最能让人心平气和,耳目清明灵敏,长期下来可以潜移默化人民的心性,进而改善社会上不良的风气、习俗,使天下回复和平安宁。

后来,“移风易俗”这句成语就直接摘自典源,用来表示改善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

相关文章

  • 故事之——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出自《荀子·乐论》,原文:“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乐者,圣人...

  • 《镜花缘》插花之八 - 草稿

    主题:(君子)移风易俗 故事: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 花语:横批:除旧迎新 上联:...

  • 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 今天,宗宅老家有一个本家堂叔过世去义乌殡仪馆参加了一回葬礼。他是大年初二去世的,之所以今天才火化,是因...

  • 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是当今社会需要大力提倡的美德,由于当今社会的环境,出现了很多一部分富翁土豪,为了显摆自己,有事大操大办挥霍...

  • 移风易俗

    从结绳记事前,人类对文字、书写就有了迫切需求。 生产生活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

  • 移风易俗

    2021.08.21 day233 今晚去我妈那儿过节,往常吃过饭,满街都是烧包的人。 满城烟雾缭绕,小区里也是到...

  • 移风易俗

    去年底,舅舅过世回了一趟妈的老家。30多年一共去过三次,有印象的只有两次。 我出生在哪儿,满月就离开了,再回去时已...

  • 06 从《八佾篇》看孔子对礼崩乐坏之真情表露

    上一章 《论语注疏》中在本篇的篇首说:“为政之善,莫善礼乐,礼以安上治民,乐以移风易俗,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故此篇...

  • 论语中级读本(八佾篇)(1)

    八佾第三 正义曰:前篇论为政,为政之善,莫善礼乐,礼以安上治民,乐以移风易俗,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故此篇论礼乐得失...

  • 2018-08-16

    法花美社区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签名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开展,日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之——移风易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qf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