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下五千年中国古神话
《中国史前史大事记》(五)公元前2.6-1.5万年

《中国史前史大事记》(五)公元前2.6-1.5万年

作者: 李少峻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10:40 被阅读0次

公元前2.6万年

  燧人氏骨刻早期类似文字的骨刻符号“天地分判”。(山西省出土了一具2.6-2.8万年前的兽骨,上面刻有早期类似文字的符号,后人解读其意为帝葊兹天地分判,帝葊兹即葊兹氏、燧人氏。)

公元前2.5万年 

进入了农耕文明。(北京山顶洞人就进入了农耕文明,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5万年前后;湖南道县玉蟾岩农业文化遗址,其年代在公元前2.05—1.65万年之间。)

公元前2.4万年

走出洞穴,建造房屋.(云南省发现的房屋距今已至少2.6万年!)

公元前2万年

北方“鄂尔多斯人”向四方游猎迁徙,那些已经被冰河的寒冷折磨得气息奄奄的“早期智人”,厄运也就临头了。很快,“山顶洞人”就使得“北京人”在周口店地区断子绝孙,相应的,“蓝田人”等也消亡了。中国北方于2万年前后,成了“鄂尔多斯人”的独家“舞台”。

南方“柳江人”的发展,却显得非常缓慢,似乎“柳江人”与南方“早期智人”的生存竞争,遇到了一些麻烦,发展的步伐进行得不那么顺利。

公元前2万年

富林遗址(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

                 2万年前,大渡河水汹涌奔腾,山上是茂密的树林。清晨,男人们从河边的茅草屋出发,到山上去打猎。女人们在阳光下用石针缝制兽皮,孩子们在周围嬉戏。傍晚,男人们扛着宰杀的猎物回家。女人们连忙拿到河边去清洗,用石片刮肉剔骨……

                富林遗址发掘出土上万件石器。细小的石针、薄薄的石片、尖尖的石锛,一件件生活用具勾勒出2万年前川人的生活画卷。

               陈苇告诉记者,上万件石器以燧石为主要原料,形制偏小,依靠锤击法进行剥片,是典型的小石器,石片上有刮动物肌腱留下的痕迹。

               “从过去的研究看,小石器一般出现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是生产细石器。”富林遗址出土的石器让专家疑惑。

               2万前富林遗址的石器与北方的周口店、峙峪系等地点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相近似,那么古川人和“北京人”会不会有关系?

              据专家们研究,四川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按其文化特点的异同,可以初步分4个区域:大渡河流域的富林文化,岷江流域的成都羊子山土台基址下层文化,沱江流域溪河沿岸的鲤鱼桥文化和沱江流域的铜梁文化。所以,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四川地区就已初步形成了若干区域性文化中心。

公元前2万年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考古学教授,根据对9000名哥伦布以前美洲印第安人、阿留申人和爱斯基摩人牙齿及骨骼的检查,作出美洲先民于2万年前来自中国北方的结论。

公元前2万年

针和线,至少在两万年前我们就会用了。

  1933年,在北京市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上,发现了距今大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迹。在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根骨针长82毫米,针体光滑,是非常适用的缝纫工具。

   这就证明,在洪荒年代,山顶洞人有了针线,他们已经懂得利用树皮、树叶和兽皮,来缝制最原始意义上的衣服了。

                  美的意识在山顶洞人那里萌生了。他们开始用石头、骨头、蚌壳一类的东西来制作装饰品。其中用兽骨制作的管和珠非常多见。那个时候,山顶洞人掌握了一种首饰加工技术。在给首饰打孔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从首饰的两面进行对钻。懂得对钻,钻得又十分准确,算得上是人类加工技术的一次大的飞跃,这只有在人类智慧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办到。山顶洞人用白色小石珠做的项饰十分精美。带着它一定是一件心旷神怡的事情。而那些兽牙、蚌壳做成的饰品,碰撞摩擦,会发出一种诱人的声音。

                   在陕西省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的一个墓葬里,人们发现了一个少女的遗骸,这个少女只有十几岁,在她的墓里,出土了一套美丽的项饰,所谓项饰可能就是项链的意思,它由8721颗骨头珠子穿成,还点缀了兽牙、蚌壳这类的东西。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做这条项饰花费多少精力,也可以说是,寄托了人家女孩子的家人对她的多少的爱。

公元前1.8万年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公元前1.8万年

道县玉蟾岩遗址(湖南省永州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

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

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不晚于公元前18000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之一,用于炊煮食物。

湖南省永州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道县玉蟾岩遗址还出土的火候很低、质地疏松、外表呈黑褐色的陶片,与江西万年仙人洞等遗址出土陶片均为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制品,对探讨中国制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有重要价值。

公元前1.7万年

冰河期进入了最寒冷期,冰原的扩展达到最大的范围。冰雪覆盖了中国北方的西北、华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连年累月,没有丝毫的温暖气息。

这次冰河期对“现代人”的影响,葛瑞姆·汉卡克在他的《上帝的指纹》(李永平译)一书中这样描述:

在地质学和古生人类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最后一次冰河时代的开始与进展,和现代人类的崛起与繁衍,在时间上几乎不谋而合。同样令人惊异的是,我们对两者所知都不多。

在北美洲,最后一次冰河时代被称为“威斯康星冰川作用(Wisconsin Glaciation,地质学家研究威斯康星州的岩层因而得名)”。根据专家推算,它的早期历史可追溯到11.5万年前。此后,冰冠的推进和消退起伏不定,而速度最快的一次冰雪累积,发生在6万年前和l.7万年前之间。整个过程在学者所称的“塔兹威尔大推进(Tazewell Advance)”时达到顶点——  大约在公元前15000年,冰川作用扩展到最大的范围。然而,到了公元前13000年,数百万平方英里的冰原却开始消溶(原因至今未明);到了公元前800O年,“威斯康星冰川作用”整个消失。

冰河时代的全球性现象,北半球和南半球都受到影响,因此,相似的气候和地质情况也出现在世界其它许多地区,尤其是亚洲东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洲。当时,欧洲出现大规模冰川作用:冰雪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和苏格兰向南延伸,一路扩展,涵盖英国的大部,丹麦、波兰、俄罗斯、德国许多地区,瑞土全境以及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的大部。被地质学界称为“沃姆冰川作用(Wurm Glaciation)”的欧洲冰河时代,大约开始于7万年前,比美洲冰河时代稍晚,但在同一个时代——1.7万年前——达到顶点,然后迅速消退,在同一个时期结束。

公元前1.6万年

 最后一次冰河时代,在1.7万年前——达到顶点,然后迅速消退。

公元前1.5万年

燧人-魁隗氏昆仑山时代,立天表于昆仑山,被后世尊为天皇。

           天皇氏时期  盘古氏后有天皇君兄弟一十三人,姓望,名获,字子润,号曰天灵,以木德王,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曰:“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 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 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 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 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混沌既开,三皇继起,天皇澹泊化俗,始制干支。

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洲献。

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岁起摄提,一姓十二头,天灵澹泊,无为而俗,初制干支。

十天干:于逢(甲)、梅蒙(乙)、兆疆(丙)、闰着(丁)、雍屠(戊)、维上(已)、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阳(癸)。

十二地支:困敦(子)、摄提格(丑)、单于(寅)、执徐(卯)、大荒落(辰)、敦牂(巳)、协洽(午)、涒滩(未)、作恶(申)、于茂(酉)、大渊献(戊)

《路史》:“天地成位,君臣道生。粤有天皇,是曰天灵。

望获强尊,颀嬴三舌。……被迹无外无热之陵”

《遁甲开山图》云:“天皇出于柱州,即无外山也”。

郑康成云:“无外之山,在昆仑东南万二千里”,

《水经注》云:“或言即昆仑,荣氏云五龙及天皇皆出其中”。

《路史》:“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于雄耳、龙门之岳,铿名岳姓,马踶妆首。”

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制结绳纪历。

(在某条河边,曾经有个以白虎为图腾的部落,为保护自己的地盘,和一个黑虎图腾的部落发生战争,战争进行中,恰逢天上大雷雨,战争双方因为敬畏天帝而停止战争,结为同盟部落。

史前(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只能以口头传说记录历史的人类时期),某个部落,某天正在和其它部落为争地盘而战斗得头破血流,突然看到天上电闪雷鸣,便以为天帝震怒,而悄悄放下手中用以战斗的石斧石刀,倒头叩拜苍天,然后结束争斗。事后,争斗双方部落的人们,就会说:某天,他们的首领白虎(因为他们部落的图腾是白虎),正在河边和黑虎(对方部落的图腾是黑虎)争斗,天帝看见了,很不高兴,就施放霹雳和闪电,警告白虎和黑虎,于是,白虎和黑虎不再争斗,结为兄弟。

以后,这两个部落的这次争斗事件,就会以白虎和黑虎的一场打斗故事,而代代流传下去。)

公元前1.5万年

独石仔古人类洞穴

在距广东春城北面约30公里的陂面鹿村岗,有一古人类遗址洞穴,这里曾出土“智人”牙齿一枚,古人类使用遗弃的动物骨骼化石1000多件,打造石器、骨品、磨制石品400多件。据北京大学所作兽骨C14测年为1.63-1.43万年,属于旧石品时代晚期至新石品时代早期(即晚更新世末期)。这就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

最早在距今约一万四千年前就开始有古人类在这里居住。在一万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广东漠阳人的先祖在这不到200平方米的洞穴里留下了具有极高考古价值的文化堆积层。中文化层距今为15350年,下文化层距今为16650年。

距今万年以前,广东漠阳人的祖先就已经出现。独石仔1.4万年前旧石器文化遗址,即为岭南远古文明的一个亮点,而这样的文化遗址,在广东省是极为个别的。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史前文明到历史文明,漠阳江文化作为广府文化一个子系统,以后不断脱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风格。

公元前1.5万年

三苗九黎探源

        传说,甘肃南部西北的积石山是远古“苗”、“有苗”的源出。

         苗族远祖蚩尤最早居住在原太皞、少皞氏活动的地域,即黄河下游与长江中下流之间的济水、淮水流域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

         苗族远祖第一次大迁徙,是苗族先民以其发源地今四川的雅龙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带,沿长江向东迁徙到长江中游的南北两岸:南岸的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定居下来;北岸的达到江汉平原。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改善,人口增多,科技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是苗族首次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大迁徙的原因是远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东迁徙,时间约在若干万年以前(原始初民社会)。

盘古神话长篇小说《神斧》 《史前密码》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史前史大事记》(五)公元前2.6-1.5万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rz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