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那天,下午三点钟,学生提前放学回家了,我们在办公室里等着,一会就要去开庆祝会。空调送出清凉的风,九张办公桌上都摆放着鲜花。我的对桌请大家吃巧克力,她从第一张办公桌开始,边走边把巧克力“梆梆”地扔到每张桌上。婀娜多姿的她,裙裾飘荡,和她的笑容同时散发着的,是她身上宜人的香水的芬芳。
剥开外表咖啡色的包装纸,里面银色的锡纸上印着咖啡色的字,我大声读给我的对桌听:雨天忘记带雨伞是一件浪漫的事。
对桌说,雨天忘记带雨伞浪不浪漫,得看是谁忘记带!
我表示赞同。
接着我们就各讲了一个雨天忘记带雨伞的故事。
一
秋天的晚上。十点多鈡。一条背街的马路边,行人稀少,树影憧憧,昏黄的街灯。
天色不好,好像要下雨。
20多岁的她从图书馆里出来,匆匆走在回单身宿舍的路上。雨说下就下了,越下越大,她脱下外套,用双手撑在头顶上方,加快了步伐。忽然,她发现头顶上雨打衣服的声音没有了,可是明明看见脚下的前方下着雨,难道……?放下举着外套的手,头顶上果然有一把伞。
侧过脸,看到打伞的人了,好高好大,20多岁?浅色上衣。脸上好像长有疙瘩,最醒目的是那好高好大的大蒜鼻,像电影《青春之歌》中的卢嘉川。卢嘉川带一丝看不出的笑意,腰板笔挺地打着伞,伞往她这边倾斜着。
她心里咚的一跳,撒腿就跑。
头也不回地跑,跑进单身宿舍的大院,跑上二楼,打开门,插上门,再背靠着门,按着胸口喘粗气。
听着门外脚步声渐近,难道卢嘉川追上楼上来了?怕得要死。
脚步声从门外经过,渐远。吁一口长气。
电影中的卢嘉川她喜欢,很青春,很英勇;雨中的卢嘉川她害怕,很陌生,很突兀。
后来再一个人逢到忘记带伞的下雨天,就想起卢嘉川。
二
秋天的下午,五点多鈡,一条正街的马路边,行人如织,高楼林立,淅淅沥沥的雨。
20多岁的她从写字楼里出来,没带伞,招手叫的士。
正要过去拉车门,车头边又转出个打了伞的叫车人来,也走向车门,也准备去拉。
打了伞的人是个20多岁的帅小伙。帅小伙把伞伸向雨中的她,让她上了车。帅小伙站在车外,对已坐进车的她说:“我能不能和你合坐这辆车?当然,先送你回家。”
她说:“好。”
两人并排坐后座。
司机40多岁,车上放着音乐,古老的抒情歌曲,很多颤音。雨点打在窗玻璃上,像伴奏。这一切好像很令人陶醉,三人谁也没有说话,沉浸在朦胧的状态中。
两人约共了20分钟的路程。她下车前,小伙子打破寂静,和她交换了电话号码。
后来,他们就通话;再后来,他们就成了一家人。
第一个故事里的“她”是好多年前的我,第二个故事里的“她”是七年前的对桌。
开会的时间到了,我把巧克力放进口中准备起身去会场,浓浓的奶油味和略带苦味的巧克力味懒洋洋地弥漫开来,回味绵长。
2008年9月10日晚于武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