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故乡》

作者: 白石山军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6:04 被阅读13次

            鲁迅是不喜欢煽情的,所以他笔下涉及回忆之文章,如《朝花夕拾》,只能说是朴实的温情,却也总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凄凉,是清冷的色调。《故乡》可说是代表了。

            开头就写道:“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都说“近乡情怯”,鲁迅却是“近乡心悲”了。

    仍是《故乡》

            回乡的原因是要别了那处老屋。也是,在中国,能让多年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的原因不外乎几个,要么是有重要的亲人去世了,要么是从小长到大的老屋子要拆了。又有多少,只是为了回去看几眼亲人,与他们吃个饭呢?因为这些较起来往的路费、花费的时间,太不值当了;好像唯有这两种情况发生时再回去,才能显出你的“关心”与“孝”来,以至于竟成了惯例!

            回到家,母亲是“迎着”出来的,宏儿更是“飞出”的,确可表现他们的兴奋来了,而“我”呢,“我”又该以何种心情面对他们?也许有些“怯”吧,还是热泪盈眶?或是面无表情?这可说是自古而今困扰所有人的难题了,然而实在无解。

            母亲提起闰土了,“我”的脑海中立时浮现起那幅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当然这画面也并非“我”亲眼所见,不过是“我”少年时听了闰土的描述而想象出的,却印象深刻,由此可见闰土对“我”是多么重要了,也许“我”对故乡的绝大部分印象都浓缩在这少年闰土的身上了。

    仍是《故乡》

            随后,鲁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对闰土的记忆,向我们描述了旧日里故乡的可爱。“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闺土并未马上出来 鲁迅插了一段“杨二嫂”以作缓冲。也许鲁迅对杨二嫂并非有恶意的,然而笔下也写得十分丑恶了。我想这也是对这市井小人的一种悲哀与可怜吧。

            鲁迅说她是“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而后也一直以“圆规”称她,是用了借代的手法,可说传神之极了。“圆规”本是出名的豆腐西施,因着外貌,生意很好,而后来随着岁月流逝,终于人老珠黄,失了美丽,这美丽当然既指外貌也指心灵了。也终于成了令人讨厌的“圆规”,忙于津津计较,硬说外归的“我”是大阔人,不该和他们抢这些“破烂木材”;走时还不忘“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可说小器至极了,还有后来诋毁闺土。一个好好的贤惠女子竟生成了这幅恶毒模样!鲁迅悲哀啊,为这个人物悲哀,为他的故乡悲哀,更为造成这后果的社会而悲哀。

    仍是《故乡》

            终于闰土来了,“我”自是该欢欣的,而既长大成人,那些童言稚语也再不好说出口了。长大便是这样了:小时候敢说的话不敢说了;不想说的话终于说了起来。

            而“闰土”的一句“老爷”也终于将我与他之间那一道隔膜稳稳与当的确立了下来:“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道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仍是《故乡》

            闰土的儿子水生也来了,给老爷也就是“我”磕了个头——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同样的,水生与宏儿正如当年的闰土与我,玩得甚欢。待“我”带着宏儿走时,宏儿仍说着:“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晴,痴痴地想。

            当然终于回不去了,水生同宏儿,可能终于成为闺土同“我”那样的关系,鲁迅当然绝不希望那样,但当他写到闺土的家境时,又使我不得不接受——很难啊!

            鲁迅也在暗示着,闰土的父亲同“我”的父亲,也可能是那样的关系。这“厚障壁”一直延伸着,从上一辈长到下一辈,生生不息!也许有人说现在不是,现在么?是,少了,但,仍有!那是在边远山区,在我的外婆家,在那片平均教育水平只有小学的地方,这现象仍存着。百年了啊!百年都过去了,旧社会里的现象仍存着,这是何等悲哀!

            也许,等到中国全部进入小康社会,大家手上都有了钱,这现象就没了吧。但我以为不够,因为按这想法,是说金钱与家境竟能带来相当的尊严?这是不全对的!我认为尊严是从人的内心发出的,却不是钱财带来的,而悲哀的是, 金钱与家境等于尊严的现象却仍普遍存在着。我以为这并不是一种十足的进步:虽没了“老爷”,却滋生了别的东西。这只能说,是向前迈了一小步而已,本质的东西,并未有变化,只是不那么明确地表达了,而藏在内里。

            我认为,唯有教育,正确的教育,“人”的教育,才能完全消除这隐藏起来的东西。具体如何,却不说了,因为关于教育,而教育,如今也未搞好。

            所以后来“我”虽离了故乡,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故乡已变了味道,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且这道味道遍布中国,又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他又发愿着,希望后辈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然而又因此而害怕这希望,因为这希望只是他自己捏造的,不过是“茫远”的,又何以实现呢?”

            但有希望总是好的,正如最后他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是本没有这种概念的,但渴求美好的人多了,但渴求美好的人多了,去努力实现美好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希望。也因着更多的希望,社会才能成为自己希望的那样美好。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去寻那些不易显现而又与旧社会同源的恶毒东西,揪出来,杀灭掉,让社会真正向前迈出一步 ,迈出一大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仍是《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wa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