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底的时候有接到一个学生,男孩,11岁,五年级。刚接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我很吃惊,因为基本上一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太乐观的问题行为他都具备,叛逆、偷钱、厌学、沉迷于网游、写作业拖拉、遇到问题习惯于推诿责任等等。
所以,在接这个孩子的个案之前,我就问他妈妈,“你相信我吗?”
我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比较佛系,“佛度有缘人”。就像名医扁鹊所表述的“六不治”: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不遵医嘱的人,不治;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不治;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不治;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不治;五是身体极度赢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不治;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治病,首先要相信你的医生。如果作为病人,你连自己的医生都不相信,那么医生的结论、医生的用药、医生的嘱咐,你都不会很重视,这个病,怎么容易治的好呢?医生让你按时服药,你拖拉;医生让你好好休息,你说不定还在迪厅狂high;医生说,你这个病要用这个药,你可能会跑到药店去自行选药,甚至道听途说,用用土方子、土办法。治好了,说,“看我幸亏没听他的话,用他的药不知道要黑我多少钱。”;治不好,说,“你看这个大夫,真的是没水平,都是(国骂)骗人的。”
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我都能帮助的,我也帮助不了所有的孩子,这与什么有关?与我们在《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自动自发的去学习?(十八)》的文章中提到的,父母所佩戴的“有色眼镜”有关,父母的“有色眼镜”又与父母的认知有关,所以,局限于父母的认知,我不得不询问每一个到我面前的来访者,“你相信我吗?”
信——我才能帮你;不信——对不起,真的帮不了。
但是,只要是个案,我获得的100%的答案都是,“信,我当然信你。”
所以,这个孩子我接手了。可是,一个月之后,他们这个家庭便放弃了。
无独有偶,我还有一个朋友,她家的姑娘今年初二,据妈妈说,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中游水平吧。为了让姑娘能够考上一个好一点的高中,语数英三门主科就不说了,另外还有物理、地理、生物(因为会考)也报了补习班。当时的我真的是惊呆了,孩子补的过来吗?身体能受得了吗?需要补这么多科目吗?
于是,我让孩子做了一个简单的成绩分析。分析下来,孩子的地理、生物换算成百分制大约85分左右,孩子的物理、数学、语文、英语虽然不算太好,但也不是太差,大约换算成百分制都可以达到75分左右。所以我建议,地理、生物就不要补了,砍掉吧,浪费钱,也浪费时间和精力,至于语文、英语按照她的程度可以补一补,数学、物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很快成绩就能够提升起来。
但是,一个月之后,她们也放弃了。
为什么?其实,我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很多家长,明明知道科学的教养方式是科学的,是一定对孩子有好处的,方向是对的,很多家长尝试了,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为什么坚持不下来呢?
后来,我终于整明白了,原因就是——目标。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有目标不是对的吗?就像大海航行,没有灯塔,没有罗盘,你就不知道会行驶到哪里,说不定原地转圈呢?
但是,我们父母跟孩子在讨论学习进步的目标时,往往会抽象的说,“努力学习”、“主动学习”、“持续进步”,首先,这不是一个好目标,因为它不明确。
其次,即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能这个目标依然不是一个好目标。比方,对于一个数学底子比较薄,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想要突破数学成绩,具体的目标,家长和孩子可能会制定为“这次期中/期末考,数学进步2个名次”,或者“下次数学考试,数学成绩提升10分”,又或者“这次考试,我们考及格,好吗?”虽然我们明确了目标,并且在目标之前也附加了一个实现的期限,但是,附加时限的目标可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如果我们给目标附加了一个时限,那么它的后果可能是:一旦期限到来后,目标没有实现,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做的不够好?我们不够努力?我们要承担目标没有实现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压力,尤其是我们面对目标没有实现时,我们要承担那种失败的压力。不仅是孩子,父母也会承担相应的压力。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明明知道科学的教养方式是科学的,是对孩子有好处的,是对的,很多家长尝试了,但是家长也坚持不下来的原因。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从两个认知属性上进行转变,其一,我们对失败的认知。这点我在《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自动自发的去学习?(二十)》里已经详细的跟各位阐述过了;其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专注于“有关孩子学习成绩提升的体系建设”,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完成成绩提升的目标。有目标是好事,但是,如果我们过分专注于目标,实际上可能会降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目标是一次性的事件,你实现了目标,事件实际上就算完成了。而,体系则不一样,它是让你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体系是你为了实现目标而遵循的基本过程,它们能够引导你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换句话说,如果目标是一段旅行的目的地,那么体系就是如何到达目的地的一段旅程。
比方,我很胖,160斤,现在我想减肥,减掉20斤,那么,减掉20斤或者体重达到140斤就是我的目标;而均衡饮食、经常锻炼就是如何减掉这20斤的体系。下次考试考及格,达到60分,这是目标;每天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就是保证“我能考试达到60分”的体系。
一旦你拥有了一个良性的、健康的体系,那么目标就不再是必需的了。注意啊,在这里,我们并没有说目标没有用,相反,我们依然相信,拥有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不知道自己需要建立一种怎样的体系。
但是,如果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之后,还继续专注于目标,就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当我们在追求一个特定的目标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不断地的经历失败。就像刚刚减肥的例子,每次我减肥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所以,我现在依然是一个胖子,为什么?假设我的目标是减掉20斤,但目前我只减了10斤,这就意味着,我努力了很久,但是依然还没有实现我的目标,哪怕我减掉了15斤,我还是没有成功实现我的目标,这可能就会下意识的导致我情绪上的一种沮丧或者痛苦,因为我没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如果我们实现目标的时间很长,那么,沮丧和痛苦的感觉就会常常让我们放弃目标。所以,从长期来看,那些专注于过程的人(建设系统的人)往往会做得更好。
麒麒(我的儿子)的学习就是这样,从一上学开始,我们就给麒麒定了一个小目标,门门功课在90分以上。“90分是标准线,只要在90分以上,爸爸妈妈就认为你前一段时间学习的还不错,考试成绩就是OK的;如果下降到90分以下,那么爸爸妈妈就要和你好好的聊聊天了。”但是,这只是一个目标。偶尔,麒麒的小测试会低于90分,我们从没有因为达不到这个目标而责怪过他,更多的是,我们注重于麒麒的学习态度,注重于他学习的效率、听课的认真程度、自学的效果、以及遇事思辨的过程,也就是注重于“如何让孩子学习更好”的这一体系的建立。
有次英语的期末考试,考卷上有一道听力题,是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择合适的图片。卷子上的图片是一只小狗叼住了一个人的手腕,但当时题目给出的句子是,小狗咬住了一个人的胳膊。面对这个题,麒麒首先考虑到,手腕不是胳膊,手腕有手腕的单词,胳膊有胳膊的单词,那么这道题应该判错。但是,手腕和胳膊很近啊,有可能在这个题目中是一个意思,所以他不能确定,又举手问了老师,老师说,你的想法是对的,图上画的是手腕,不是胳膊,所以老师的结论更加确定了麒麒的想法,于是麒麒毅然把这道题判做了“错”。但是,就因为这道题,最后麒麒没有拿到英语科目的满分卷。
回家之后,麒麒有些沮丧,我告诉他,实际上,这张卷子在爸爸的心里,就是满分卷。为什么?因为当你对卷面产生疑问的时候,你所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全是正确的,没有一个细节有错,这就很值得让爸爸满意,爸爸更注重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简单单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况且,这种模棱两可的考题,在重要的考试中,比方中考、高考中是一定不会出现的,你没有必要为此而担忧。所以,回想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以及学习、涉及到的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以及很多专家的论证,仔细推敲,你都会发现类似的痕迹:重体系,而轻目标。所谓教育孩子就是“牵着蜗牛在散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回头再来看看我们开头时提到的那两个家庭,我们在《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自动自发的去学习?(六)》中提到过:和大多数父母所想象的很不一样。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果,也就是最终的分数,可能大致是这样的:与孩子的智商、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上课听讲、写作业的认真程度、投入在预习和复习上的时间)以及是否参加课外辅导班有关。但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认为,影响孩子考试成绩的最终因素,与孩子的流体智商有关,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链接有关,与孩子和社会之间的链接有关,与孩子和自我的内在的链接有关,与学习方法有关。
也就是说,孩子最终的学习成果,与流体智商和三大连接水平以及学习方法之间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想解决这两个家庭中孩子遇到的问题,并不能通过简单制定的目标和参加补习班来解决,所有的问题都是架构在三大关系和学习方法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我们作为父母想迅速解决孩子的问题,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眼睛一直放到“我的孩子怎么还没有变化”,“我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还没有提高”,过份的关注于这些目标,往往就忽略了一个“让学习成绩提升”的完整的体系建设。正是因为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同时,家长紧盯的目标也没有那么容易完成,所以,这种完不成目标的沮丧、失落和失败的心情时时萦绕着家长和孩子,最终导致很多家长在没有建议好体系之前就草草的放弃了事,也就是很多家长抱怨家庭教育“是鸡汤,没有用”的根本原因。
我是麒麟爸爸,曾经在一线教书十余年,现在侧重于精研未成年孩子心理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或者收藏,关注亦无不可,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