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苏轼
宋人偏爱海棠,称之为“花中贵妃”,又说海棠是“花中之尊”。陆游称之“花海”,王禹偁称它胜“甘棠”,宋徽宗建了一个园林,独种海棠,从京师到江淮,也都遍植海棠,即使这样,海棠的价格竟然还“一本不下十金”。可见宋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0602/98f953e127e4c105.jpeg)
正如此,才会有苏轼在一山的杂树中发现一株海棠,竟然会自得,感觉发现宝贝似的。而且还写了一首长诗,并把这句话作为诗的题目。
该诗共二十四句,168字。前八句毫不吝啬,一顿猛夸海棠的富贵天姿,一会儿海棠是嫣然一笑的佳人,在桃李的忖托下,仿佛更显尊荣;一会儿又是天姿高贵,了却造物深意,宛若天女下凡,普渡众生。这顿猛夸,绝对真爱: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0602/2300d4f6af138a62.jpg)
中六句则着墨刻画海棠的各个细节,在苏轼眼里,无疑海棠就是美人,她红色的花瓣就是朱唇,枝叶就是水袖,在水袖间一朵朵的粉色花朵就是华贵的肌肤,在美好的春日里,美人更具慵懒的气质,在林间雾霭之下,颦步春风;在春雨沾花的时节,那就是楚楚泪滴;在清风明月之下,海棠则又是另一番气质,宛如短发美女,亭亭玉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0602/5ecc49f3e2bfdc73.jpeg)
再六句,东坡上场了,作为导演,他毫不吝啬地给自己加戏:在一个无聊且酒足饭饱的傍晚,东坡老人开始调皮了,他悄悄溜出了门,拄着拐杖,哼着小曲,摸着肚皮,寻思着去看竹林美景,没料到在定慧院东边,看到了满山花海,只是在他眼里,桃李之花,庸俗不堪,只有那海棠,才是光彩夺目,用他调皮的语言来形容,那就一个字“绝”!如果非要用两个字,那就是还“艳照”!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最后四句,自然是咏叹了,诗的精华尽在有尽与无尽之间,欲说还休: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这首诗的结尾,还得从创作时间来说,该诗写作于1080年,即元丰三年。苏轼嫡黄州,一开始就住在定慧院,这也是他一段新旅程的开始之地。前一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在监狱里呆了四个月,并因此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苏大文豪在这首海棠诗卷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了:
他就是那株下凡的海棠,海棠就是那个“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的苏东坡;
他就是那株不悔的海棠,海棠也是那个“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的苏东坡;
他就是那株孤独的海棠,海棠就是此刻“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的苏东坡;
他就是那株伤心的海棠,海棠就是那个“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的苏东坡。
全诗情节跌宕,明线故事清晰,苏大文豪就是笔力不一般,给你讲了一个明快清晰的故事,结果你发现这是一个悲剧。从题记开始,他一步步设置陷阱,一开始读题记,好像这是一首游记诗,写他内心的那一点点自鸣得意,仿佛是慧眼识珠之态;再到前八句诗开始,又仿佛他苏东坡是一个海棠痴恋者,仿佛那海棠就是另一个东坡肉;再六句,似乎又看到了一个调皮的老人,总在搞一些小动作,贪恋山光水色、茂林修竹;不仅前面设置陷阱,就是最后八句,明线在咏叹上也是不露痕迹,明面上看一句一个层次,层层推进,确实是在咏花,又句句含情,一句是嫡仙人,是不解,是愤恨;二句是杨不悔,是坚毅,是决心;三句却又是逍遥客,是无奈,是悲叹;最后一句,总于做成了自己,一切触景生情,海棠花美,却碰一下,会心疼。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0602/a9c5a83acedd9d5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