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Day4 7.13
《自我的重建》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第二节给了一个关于压力的定义:“应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惊厥阶段,也就是机体受到刺激后被激活来处理问题的阶段。如果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会过渡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阻抗阶段。第二个阶段之后就是第三个阶段及衰竭阶段。衰竭带来的就是身体的储存耗竭,这才是我们通常定义的压力一词的真正含义。”这也是为何压力过大会带来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的疾病的原因。
无论是远古时期与熊抗争从恐惧到愤怒再到身心俱惫的小男孩,还是处在各式环境中应对各种不愉快有压力的场景的我们,应激这一本能的反应都没有经过时间的长河而有所改变。但是,面对不舒服的感觉和各种强烈的情绪,我们是可以有选择地来应对的,并非无能为力。
“越是乐观,感受到的威胁越小,对应地,应激作用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小,所以也就更容易从应激中恢复。”
当我们深处困境,我们的身体本能地做出反应,害怕、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倾泻而来。假如我们告诉自己,没办法了,完蛋了。结果可想而知,除非万分幸运,不然毫无生机。但是如果我们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针对困境做出努力,那么生机便有迹可循。
【阅读感悟】Day5(补昨天)7.15
《自我的重建》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
“欢喜心不需要寻觅,它一直在那里,
减少欲望,放下执念,你就多了一份欢喜心。
你不必患得患失,只要随顺一切。
你心中的一切都只是新营造出的幻境,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所以,放下我执;去除我慢,方得自在。”
我们有权利选择是去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那么多人,也能够选择活在当下还是烦忧在过往亦或者担虑在未来,放下执念,放开一心,多一分欢喜,也多一分自在。
我昨天消失了一天,今早也没有早起读经典,看着时间在手中流逝,是有点惋惜,但更多的是放松。我始终紧绷的肩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也有了一些缓解。中断坚持会有负罪感,可是我选择坦然,让自己轻松一点,不让心中营造的镜像逼迫自己走入无法排解的泥坑。是的,这样的选择,没道理是无理。
这本书也逐步进入正篇,用“正念”来减压,去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及不做判断。我们总是会不小心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游走,满脑子的纷乱可以编写一个王朝的历史,一不小心就被自动导航带领到四面楚歌的境地,如果做不到绝地反击,那便会彻底失去意识上的自主权。
如何感知?当你行走在盛夏的街,去感受弥漫在空气里的热气,去看天高云阔感觉它带来的恬适,阳光的火热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前进着,绿荫的舒适是我们无比的渴望。你说,那么热,我无法平心静气,那就问一问自己,可否能停下燥热来感知下此刻汗流浃背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