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读书笔记系列小文:关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读书感悟。计划分三篇文章写。这篇文章是感悟3,主要写:
1)为什么&怎么做?
2)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几个技巧。
01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真的太多了。首先,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思维独创的飞跃。按照“葱鲔火锅”式的笔记,我们不光是摘抄,还需要在摘抄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要大量的思考,有随时来拜访的灵感...我们摘抄完后,会附上一段段的评论,这些评论,都是我们独创性的思维,是极具价值的。
其次,在撰写和参考笔记的过程中,我们持有的信念会随之更新,同时也会不断发酵。如果更进一步写出书评,甚至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写读书笔记已经拥有这么多好处了。而随后的重读笔记--我更愿意称之为复盘,更能让我们收获满满。
重读笔记,可以加深我们的思考。读书笔记是我们自己和书的对话,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在做完读书笔记后重读书评,就可以大量引入“第三方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这次读书体验。当你感受到自己与他人观点上的差异,可以在读书笔记里补充新的内容了,此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会大大扩展了。
其次,重读笔记还能让我们产生创意。“所谓创意,只不过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创意的生成》,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第一遍做读书笔记时,我们会比较难跳脱出来,站到一个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思考。而在重读笔记时,我们会更容易把原有的这些东西重新梳理一遍,并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最后,重读笔记的过程中,我们产生的大量思考,足以让我们输出一篇篇优质的书评。毕竟,写读书笔记本身就可以锻炼我们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也会得到大幅提升。而在思考和撰写书评的同时,我们又需要多次回溯这本笔记,思考自己过去的想法,思考书本的深意,揣摩作者的思维...直到最终输出一篇优秀的,引人深思的书评。因此,写书评和写读书笔记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生发的过程。
02
奥野宣之给出了十九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技巧。我列出三个让我感触颇深的点:
001 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奥野宣之认为,订阅杂志或专栏是一种“意外”,可以定期带来多角度的视点。毕竟,书籍、杂志或专栏是一种传播隐藏于生活中的智慧的媒介,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平时没事看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一些不同听书平台的专栏,也能为每天的生活增色不少。比如得到app的各类专栏,商业的、读书类的、物理类的、心理学类的、社会科学类、杂志解读类的,可谓应有尽有。通过这些专栏,可以极大的扩展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并且它们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
002 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有时候通过耳朵进行思想输入,得到的刺激与看书完全不同。参加研讨会、演讲等,会同时用到视觉、听觉、嗅觉,这比只听声音更让人印象深刻。这一点我也完全同意。
看书我们往往只动用了视觉器官,日后回忆的线索其实非常有限。而通过参加演讲会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的记忆能深刻许多。
而平时看书看累了的时候,不妨换种方式--听书,又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且也不会觉得累了。仿佛看和听,采用两种不同的器官,占用的是大脑不同地方的带宽,并不会互相影响。
003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写文章遭到瓶颈时,尝试先把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在抄写的同时,想写的东西就会从脑中不断涌出。从引用开始写文章,避免了无话可说的情形。即使抄写不要动脑,也一样可以促进文章的写作。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3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第八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