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不图回报,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把足够多的爱给予孩子,可孩子的自私心理却日益蔓延疯长起来。我们的无私之泉何以浇灌出了自私之草?忘恩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极易生根、繁殖;而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精心栽培及爱心滋润。我们平时只知施恩,而不知教育引导子女,他们怎会懂得感恩?
现象一:无限索取
每个月,或者每周,甚至每天,孩子都要向父母索要钱物。直到有一天,父母发现,纵使自己拼命干活,省吃俭用,也无法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
方法:当“财政部长”
孩子不知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已占了家庭开支的大半,怎会懂得节俭?利用节假日,把以往家庭的收支情况列出清单后,将清单和“财政大权”一并移交给孩子管理,让(她)他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开支。也许起先一两周他(她)会因大手大脚而出现“财政赤字”。但千万记住:只给建议,不给补助。经过几周折腾,孩子会懂得合理消费,计划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点评: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催生了孩子的自私之心。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状况,参与家庭开支计划及管理,可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懂得维护家庭的利益,行事多为家庭的全局考虑。
现象二:“忘恩负义”
平时,父母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则,当孩子跨越了原则的底线时,父母对孩子做出了相应的惩罚。然而这理所应当的责罚却被孩子牢记在心,记恨许久。
方法:家庭反思会
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每人都总结一下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好,特别是对自己的好处。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不足与缺点,打算今后怎样改正。除此之外,家庭中一定要商量制定出一套合适家庭状况的“守则”及“奖惩细则”,作为对各成员实施奖惩的依据。
点评:孩子不会记恩,只因家庭各成员之间素来没有养成记恩的习惯。孩子会记仇,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转变太大,强烈的刺激令他(她)想不牢牢记住都不行。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可让“记恩”、“思过”成为孩子处理家庭摩擦、调节自身心理的常用方式。
现象三:“恩将仇报”
上街帮孩子买了件礼物,本以为会给他(她)带来惊喜,却被孩子不屑地扔到一边;为使孩子英语成绩有所提高,特地为他(她)报个补习班,孩子却咬着牙对你说:“妈妈我恨死你了!”若情绪激烈一点,还会用头顶妈妈,用指甲抓妈妈。
方法:原则+自主
如果想给孩子礼物,可先定好大致的价钱,再和孩子一起上街,由孩子挑选在规定价钱范围内的物品。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成绩确实不理想,可由孩子自主选择提高成绩的办法。一旦孩子选择的方法效果不明显,再征求孩子的意见,及时改变方法。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让孩子自己做了主。
点评:一些孩子的自主意识特别强烈,家长事事包办会令他们十分反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会令他们心理满足。既然我们的目的并非操纵孩子的思想,指挥孩子的行动,那么这“双赢”的措施是最令彼此满意的,孩子定会因为你给予他(她)足够多的自主而倍感幸福。
现象四:不做家务
工作了一天,面带倦容的母亲正忙忙碌碌地为家人准备晚餐时,家人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惬意地喝茶、看报、听音乐,没有一人前去帮忙。
方法:全家总动员
此时父亲应积极行动,带领孩子一同上前分担家务。父亲不要小看如此普通的事情,它会使孩子懂得一家人应彼此关心体贴,互相帮助合作。以后若有一方家长因出差、加班等因素不能参与家务劳动时,要把任务移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尚未养成主动帮忙的习惯,可详细嘱咐,再时常打电话敦促一下。
点评:家长首先要彼此珍爱对方,对家里其他人为自己做的一切不光心存感激,还要以实际言行去回报。大人只有经常让孩子感觉到家人之间彼此很看重、很在乎,才能让他(她)渐渐明白家人的重要性,那他(她)就很难面对家人的忙碌而忍心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了。
关注孩子成长就上成长学 http://www.czxue.com QQ交流群:445361887
本文摘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