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憨山大师注解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憨山大师注解

作者: 吴庞炜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23:49 被阅读22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憨山大师注解

此章总言道之体用,及入道工夫也。老氏之学,尽在于此。其五千余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

所言道,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犹言也。意谓真常之道,本无相无名,不可言说。凡可言者,则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且道本无名,今既强名曰道,是则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此二句,言道之体也。

然无相无名之道,其体至虚,天地皆从此中变化而出,故为天地之始。斯则无相无名之道体,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万物尽从天地阴阳造化而生成。此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为万物之母。此二句,言道之用也。

此下二句,乃入道之工夫。常,犹寻常也。欲,犹要也。老子谓,我寻常日用安心于无,要以观其道之妙处。我寻常日用安心于有,要以观其道之徼处。徼,犹边际也。意谓全虚无之道体,既全成了有名之万物。是则物物皆道之全体所在,正谓一物一太极。是则只在日用目前,事事物物上,就要见道之实际,所遇无往而非道之所在。故庄子曰,道在稊稗,道在屎尿。如此深观,才见道之妙处。此二观字最要紧。此两者同已下,乃释疑显妙。

老子因上说观无观有,恐学人把有无二字看做两边,故释之曰,此两者同。意谓我观无,不是单单观无。以观虚无体中,而含有造化生物之妙。我观有,不是单单观有。以观万物象上,而全是虚无妙道之理。是则有无并观,同是一体,故曰,此两者同。

恐人又疑两者既同,如何又立有无之名,故释之曰,出而异名。意谓虚无道体,既生出有形天地万物。而有不能生有,必因无以生有。无不自无,因有以显无。此乃有无相生,故二名不一,故曰,出而异名。

至此恐人又疑既是有无对待,则不成一体,如何谓之妙道,故释之曰,同谓之玄。斯则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深观至此,岂不妙哉。

老子又恐学人工夫到此,不能涤除玄览,故又遣之曰,玄之又玄。意谓虽是有无同观,若不忘心忘迹,虽妙不妙。殊不知大道体中,不但绝有无之名,抑且离玄妙之迹,故曰,玄之又玄。工夫到此,忘怀泯物,无往而不妙,故曰,众妙之门。斯乃造道之极也。似此一段工夫,岂可以区区文字者也之乎而尽之哉。

此愚所谓须是静工纯熟,方见此中之妙耳。

相关文章

  • 老子的“三宝”

    最近刚看了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对道德经的认识能深入了一点。憨山大师按佛教讲法,相对于孔子的“人乘之圣”,对...

  • 道德经注解(憨山大师著)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憨山大师注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

  •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憨山大师注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

  • 老子道德经 第二章 憨山大师注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

  • 老子道德经 第五章 憨山大师注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憨...

  • 老子道德经 第七章 憨山大师注解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 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 憨山大师注解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

  • 老子道德经 第十一章 憨山大师注解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

  • 老子道德经 第五章 憨山大师注解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憨山大师注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ge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