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的时候,时间久了,就会有很多感触,想把它们写出来,但又受困于时间,很难付诸实现。于是就想拖回家休假时候再去写,诡异的是每次回到家那些细致入微的体验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大脑空空如也,不知怎么…
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家的生活过于丰富,心静不下来,没有了那种饥渴的孤独感,思想也就趋于木讷迟钝了…人在孤独的时候总会特别敏感,可是很矛盾,人却是渴求存在感的群居动物……这实在是有些悖论…
我打电话给sb班长:“明明你告诉我50块一位,你让我过来,我来了你又告诉我你们开好三间房了,那你当初为啥让我过来……”脑子里却有断断续续的画面闪过,是我临来之前看的一部电影《暴雪将至》
从没想过会子承父业,父亲96年办的病退,97年全家搬到油田大院儿,那会儿正值全国性的下岗潮,唯独油田独善其身。资源小镇坚挺的很,直到到了千禧年,迫于形势和压力,为了平衡产能和体制改革油田采取了更温和的买断工龄。大锅饭,铁饭碗,共产主义苟延残喘到今天,实属不易了。转眼近二十年,随着能源的日益枯竭,油田大院儿也越来越不景气。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大院儿里的人们还在固执的坚守…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说不上沧海变桑田,但时代的洪流碾过,改变的又岂止是每个人的命运呢?
大院儿里的每个孩子都是发小,从小到大既是邻居又是同学,因为父母都在一个系统工作,即便不是同事转几个弯也能认识。当年在油田工作的话,待遇同地方上比要强很多,拿一个三口之家来讲,逢年过节发的米面粮油足够一家人一年的给养。住的是单位分的福利房,另外水,电,燃气,物业,油田也都给包办了,甚至工资都要比地方上的普通公务员要高很多。以至于很多地方上的姑娘到现在也都想嫁到油田上来。马克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油田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文化素养就地方上比也都要稍高些。大院儿这个环境人际关系更简单,生活节奏也慢,现在偶尔和同学们在一起聚会喝酒,也会感慨很幸运大家都生在油田,这样从上学到工作都能一直在一起。总觉得这里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每个大院儿子弟或多或少的都在内心深处对它存在着依赖和情节。感谢大院儿把我们保护的很好。
大概向往安逸的体制是动物的本能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单位都像油田那么坚挺,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场社会变革来的是如此猛烈,很多人裹挟在这场洪流之中,挣扎着…就像将一个泡在温水浴池酣畅舒爽的人突然被拎到天寒地冻的野外…之前的所谓优越感暂且放在一边,能活下去还谈什么体面不体面呢…但是人就是这样,舒爽的久了,冷不丁的大厦崩塌象牙塔破裂,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之下,心底还是很难接受,回想过去种种美好,不免心生执念……
电影《暴雪将至》讲述的故事就是在那个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国营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一个号称“神探”的社会底层人物,渴求进入体制内施展抱负。彼时恰逢厂区大院儿内发生连环奸杀案,这对余国伟而言,如同饥饿的猎狗嗅到肉腥,他急需通过找到真凶去证明自己。然而事与愿违,又似乎命运捉弄,在探寻的过程中,每次当他即将触摸到真相,最后时刻却都功亏一篑。通常人陷入泥沼后的挣扎在看到救命稻草时执念越重,陷落越深…最后已堕入心魔的他不仅害死了自己的爱人与朋友还错拿真凶,冤伤了别人。
电影由头至尾一直在下着暴雨,阴郁,压抑的氛围营造极好,随着剧情发展也呼应了余国伟这个人的心路变化历程。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余国伟由段奕宏主演,炸裂般的演技完美塑造了男主的人物性格,撑起了整部电影。不同传统的电影人物,这部电影里的人物饱满,有血有肉,人格复杂化。例如余国伟渴望进入体制,但嘴上却说自己随遇而安;影片中他向公安人员极其谄媚,作为一个没有效益的科室,他还幻想自己成为厂区的劳动模范,并固执的沉浸其中。(当然这也是电影为了凸显人物性格,意象化的处理。)想起上学的时候,每次考完试大家都互相问答的怎么样,总有些学霸会对学渣说答的不好,好几道大题都没做,可等发下卷子来那些货都是100分…
电影意象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主观上去分析,老刑警队长有三句很经典的台词构架了影片主线;“这个世界怎么了,家本来应该是抱团取暖的地方啊…”。 这句话是源自一位寻常家庭家下岗失业工人压抑许久后的爆发,杀妻惨案发生。 “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这句话是替观众询问,解惑。余国伟执念加剧陷入心魔,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梦臆里,打伤“真凶”。 “今年的雨水怎么这么多啊”? 紧接着承上启下客观上的天气,连绵不断的雨和即将到来的暴雪。 分别象征了现在和十年后的社会环境。
仔细观察电影会发现剧中所有人物都有种架空感。余国伟、小徒弟、燕子、似乎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他们放佛没有家庭和家人。工厂,出租屋,老旧的发廊和杂货店,混淆着冰冷的钢铁,暴雨。甚至就连老去的刑警队长,都好像中风后寄居在毫无温度的养老院。联想到时代背景,打破铁饭碗,又何尝不是一种人为的撕破旧制度,某种意义上来讲失去“大家”也同时破碎了“小家”。
想到我大舅的去世,是突发性病灶。已经20多年过去了,听老娘讲,其实我大舅是愁坏的。下岗潮席卷,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曾经体面的工作不复存在,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被迫改变犹如晴天霹雳。
上学的时候我是学渣,每天就知道玩儿,父母很担心我,常对我讲学习这么烂,以后怎么办。我是听不进去的,人怎么会饿死呢?是的,人不会饿死。但活着就会有阶层,体面的活着,还是卑微着活着?不言而喻,我们都在努力行走着,想要过得更好,想要所有人都认可,都尊敬,想要更有尊严,更有面子,想要到哪里都有存在感。我们顽强的活着,不必孤独,不必低微,力求那些优越感,幻想着高高在上。局长看不起处长,处长瞧不上科长,科长不搭理科员,科员们玩弄队长,队长训斥着班长,小小的傻逼班长还要大呼小叫着干活儿的……呵呵,真tm可笑!对于体制外的人来水,我c!你们待遇真好,于是乎,最底层的小苦逼竟也飘飘然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c t m的这帮sb甩下了我,我自己又花了60块钱找了间小旅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