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在这里,许多人和我一样,第一次把目光投向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
年少时初读边城,读到的是爱情。
有人说,悲剧比喜剧更有穿透力,不圆满的爱情和人物命运更会让读者唏嘘。两兄弟爱上翠翠,大佬出走后离奇死亡,二老傩送因愧疚离开;翠翠父母的爱情也是悲剧,他们殉情使翠翠身世更具悲剧色彩。人物命运方面,顺顺失去两个儿子,翠翠失去祖父并独自等待傩送归来。
为什么会这样呀!极为愤慨。
边城景色自然有灵气,人也淳朴可爱,没有物欲横流中的尔虞我诈,怎么爱情之花不能结出甜美的果呢?翠翠父母的爱情也以凄美的色调让人同情,他们因社会环境影响无法圆满,留下刚出生的翠翠。
翠翠由祖父抚养长大,老人家豪爽且有牢固的救人信念。“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黒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切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她在祖父和山水环境的熏陶下,有着真、善、美。她天真活泼,从不发愁动气,其纯粹天性令人向往。大佬和二老也正因她的灵气而喜欢她。“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琢磨翠翠到底喜欢谁?后来,我觉得翠翠是喜欢傩送的,但少女的懵懂与羞涩,让翠翠隐藏了情感,傩送因不了解而错过,这种隐晦的东方表达造就了凄惨结局。
中年后再读边城,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文中爱情的遗憾减淡了许多,更喜欢边城这里淳朴的生活,秀美的景色。
小说中的人事和景物都有着浓重的“桃源”般的气息。这里有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人们纯朴,没有钱财利益的纠葛,男耕女织,生活美满,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
这里的自然景色优美,如溪边的芦苇、菜园中的菜蔬、繁荣滋茂的植物、飞动的蚱蜢、鸣叫的黄鸟与竹雀杜鹃等,宛如世外桃源的景象。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场景曾一遍遍在脑中荡漾,召唤着人们要去一趟边城,去看看这么美的地方还有没有美妙的爱情。
在文章中,作者用乡土抒情形式精心描写了优美和谐的自然景物和单纯简单的生活,具有“牧歌情调”,展示了湘西独特风俗,如龙舟竞渡、对歌、傩辞等,显露出湘西社会的风土人情。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描绘乡土风光时留白、写意,描写感情时优雅、克制,强调人与社会善的一面,抒情自然,富有乡土气息。
在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对大家喜爱的主角翠翠最用心,运用白描、心理等描写手法,细致地呈现了少女情窦初开的内心情感。同时塑造了如热心忠厚的爷爷、豁达大度的天保、对待感情专一的傩送等鲜明人物形象,体现出作者理想中的人性美,达到了美好人生理想与美丽外在形象的统一,使人物形象具有美学和哲学意义。
毋庸置疑,《边城》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中篇小说,我总觉得其叙事风格更像散文,散文也可以讲述优美的故事。当然,沈先生本就是散文大家,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读者。
想到边城,马上就能想到淳朴,想到那份遥远却又近在眼前的纯净美好,想到在悲剧命运下人性所散发的光辉。
傩送后来回来了吗?
我轻声询问边城山谷中的弯曲溪涧,高岗枝叶间的归巢鸟雀,走过千万里的阵阵清风,还有地面上铺展的浓浓月华,它们摇摇头,没有人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