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Note from memo
科研笔记1:如何快速地开始一个较新的科研领域,或者进行跨学科的交流
2. 用已知类比未知,如模电的差分放大器与EEG的导联
3. 明确学习成本:各个领域的入门内容一定有相应的学习成本;认识到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认识到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8. 只要某种事物形成了体系,就一定一定有套路。入门某个新事物可以首先去找它的套路。不要建立“一个努力的乡下孩子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心理表征,这个概率太小了
一、首先要明确基本概念
要明确该科研领域的一些基础概念,如睡眠领域的睡眠分期(W, N1, N2, N3,R)。概念是与人交流的桥梁和前提,相当于跨学科交流的接口
例如,指导一个不太懂电脑的人,不应该说“任务栏” “图标”,应该说“屏幕下面的灰色长条” “这上面最右边的蓝色小圆圈”。这样的话,虽然信息密度很低,但是被指导者听得懂的概率更大。要防止“知识的诅咒”,即“不知道别人不知道什么”。
再例如,从电子信息跨向生物医学工程,那么一些基本的概念就是跨学科研究者的交流桥梁,交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跨学科交流是空谈。
教自己或者教别人时,用费曼学习法向自己解释 "实验室做事情的目的" 和 "具体到个人的操作是什么"。
二、要较快地掌握领域内的一般套路
例如:看大量文章,看该领域的文献综述
这里的套路并不是要鼓励墨守成规,而是要快速找到领域内的脚手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快速学习一个软件
首先快速下好这个软件,配置到能完成最基本的一个任务为止,跑一遍这个任务
然后通过实践,像树根生长一样地,不断地摸索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34361/938b036995d7d755.png)
最深程度地理解这个软件的方式,是自己动手做软件(不太推荐,有条件可以自己写点GUI玩具)
三、快速入门与人际关系
入门的时候最好有个人领着。这个人不一定要帮入门者做事,但是可以提供方向,提供(不伤害双方利益的)信息,少走很多弯路(例如,帮助入门者明确哪些概念是被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减少时间浪费)。毕竟选择大于努力。
四、关于换方向
某方面的跨学科是一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知识积累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A4y1o7MJ :游戏引擎现在也非常卷,要积累不少,我觉得你就定一个方向全力学,不要切来切去的比较好)。在科研初期尽量减少方向更换,框架更换等。再聪明、学习能力再强的人,入门一个陌生的领域都需要明确其基本概念,而基本概念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存在。
五、快速明确不知道什么
一种很好很新的方法是好好利用LLM(不仅能便捷地明确基础概念,而且可以读取pdf,快速提取信息)
快速学习的一个要诀是快速地发现哪些是自己需要知道且不知道的,然后迅速地、迭代地针对自己不清楚的点(如概念,操作)用各种方法(LLM,问人,web,api_doc,user's guide)使未知变为已知。举例:“基于SAA7130HL的视频采集卡设计”,SAA7130HL是什么我不知道,视频采集卡是什么我大概能猜到但是不确定,这俩别浪费时间瞎猜赶紧搜,这才是效率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