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勇气》和《跨学科学习》读书打卡4

《教学勇气》和《跨学科学习》读书打卡4

作者: 费冬梅 | 来源:发表于2024-07-26 16:17 被阅读0次

《教学勇气》之《把握对立的张力》

摘抄:默许学生不发表意见,似乎是想召唤通常保持沉默的学生发表意见;当我们被赋予沉默的自由时,我们更可能选择参与。

启发:这让我想到班里曾经有一个小女孩特别胆小,平时沉默少语,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时,还是课间活动中,都很少能听到她说话。我们营造一种比较平等、宽松的成长环境,就是你说话也可以,不说话也可以,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眼神交流,手势交流,甚至小纸条交流,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比较宽松的氛围内,这个孩子慢慢的放下心里的戒备,慢慢的融入到集体当中,敢于与同伴交流,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当你面对课堂的沉默,你是如何做到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室里特别的安静,同学们一言不发。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学生在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组织语言,用比较精准的语言来表达。这时我们是比较有耐心来面对这样的现象,但如果是有其他人在课堂当中,比如听课的老师,我们面对如此沉默的课堂,就会心慌,就会觉得非常的尴尬,然后就会自乱阵脚,不停的自言自语或者是自问自答的方式。

我认为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不自信,或者说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学生面对某一个问题时,他需要多长的时间进行思考,进行梳理,这个是我们需要有一个预判,并且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当教室里面比较安静、沉默的时候,这是学习的空白区域,使我们感到非常紧张的,其实可能恰恰是真正学习将要产生的时候。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就是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比较有针对性,而且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是能够在自己的深度思考中解决的。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事情的发生,我们在课前可以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且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设计,并且要有足够的自信,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在深度的思考后一定会有回应。


第四章  跨学科学习:一种基于学科的设计

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框架的思路是什么,及其构成及路径有哪些?

本书构建了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框架,分成以下四部分:确定跨学科学习的起点——明确跨学科学习的目标——设计适合的载体——根据载体设计具体学习任务。

确定跨学科学习的起点,也就是从真实的问题、现象、成果出发,从不同学科中寻找可跨点。明确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就是不管从哪一路径切入,都要明确目标的类型和要求。设计适合的载体,就是当我们明确了目标后,需要选取适合的载体,并明确、优化和调整载体,以及保证和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总之,上述框架总体呈现出一种跨—分—跨的思路,从跨学科的载体切入,明确跨学科学习的目标,进而在学科中获得营养,产生跨学科的新理解。

跨学科学习如何开始呢?一从真实的问题、现象、成果出发的设计路径,二从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分析出发的路径。

如何理解跨学科学习的目标类型,目标层级及其叙写?

不管我们选用哪一种路径完成设计,都涉及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确定。

跨学科学习的目标类型: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学科实践(学科能力),所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跨学科实践和态度与价值观。

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层级:

第一层级:知识型,所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第二层级:实践型,两门及以上的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态度与价值观;所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层级:概念型,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态度与价值观;所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关于跨学科学习目标的叙写,对于主从型跨学科学习,主学科的目标定位需要非常明确,其他学科的目标可以简单写,甚至不写;而对于并重型跨学科学习,目标定位涉及各个学科,每个学科的目标定位都需要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勇气》和《跨学科学习》读书打卡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kv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