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林一楠刚满18岁;
2003年,林一楠家里还没有装电话;
2003年,林一楠刚参加完高考;
2003年,江苏省的高考数学非常难,难的让人想说脏话;
2003年,北江苏的夏天特别热,热的让人很烦躁。
分数线公布的那一天,躁脾气的林一楠很淡定的在看电视。
高中三年他的各科成绩在全校的综合排名没有低于过前三名,数学更是他的骄傲,高三三次模拟考,最低一次148分,另外两次都是满分(满分150分),除了语文之外,其他各科的平均分也在130分以上,这不仅在他们小镇的那所高中,就算是放在整个市,那也是个不错的成绩。
这些是别人知道的,也是林一楠爱向别人炫耀的,更是他在他们村,乃至整个镇作为榜样的依据。在此之前,他们高中已经几十年没有人考过重点大学了,最高记录是2001年的李中考的南京大学。
林一楠的目标是清华大学,这是他初中时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他要打破整个镇的记录,成为全镇人的骄傲。
“妈,快来看电视!分数线出来了,一本才501分。”
“你别能!去你婶子家,用她家电话查一下你的分数,别你还不到这个线”
“你就会瞧不起人,我跟你说,到不了600分,我就不吃饭了!”
“查了再说吧,考多少都有你的饭吃。”
电话打了两分钟,林一楠偷偷的放了两块钱在婶子桌子上,被他婶子追出来骂一顿:“你个狗日哩羔子!跟婶子还那么客气,是不是考上大学看不起婶子了?这下咱村可算有个大学生了,让恁爹请客!”,婶子踹了林一楠一脚,把钱塞给了他,然后去他家找他娘聊天了。
“电话费贵……”
没有人知道,打电话时林一楠的浑身是发抖的,要不是听到听筒里面报出来的第一个数字是4……,他断然是不会把每一科的成绩听完的,还听了三次。
其实,在从数学考场出来的那天,林一楠就知道自己是考不上清华了,能不能上南大,还要看其他成绩的发挥,前面考的语文,是不会有个好成绩的。
他语文成绩常年不足90分(满分150分),2003年的江苏语文作文,他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什么鬼。
语文考试结束时,他的语文老师在门口等着,很热情的迎接他,问他感觉如何。
他回答说,挺好的,还说反正作文是写完了的。
不知道他的语文老师有何感想,总之对他的回答是蛮失望的。
北江苏的农村高中,向来是重理轻文的。
数理化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语文老师也很为难,可这就是传统,反驳的声音向来也很弱,“词倒是很押韵,可是语文不好,将来当了公务员,谁给领导写报告啊?”
林一楠的分数只够上二类本科的大学,他倒是挺开心,似乎完全忘记了之前吹的牛逼,“妈!我这个分数可在我们学校排名第六名,在二本分数里面,我在我们学校排第一哦。”
“你可不能了不?还清华呢,这可滑了,都不知道滑哪里去了。你可就气我吧!”
确实,林一楠在他们村也算是很多年没有的本科生,就算不上清华,也是可以是让这个连高中生都没有几个的村子骄傲很多年的榜样。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家里有个大学生,比过年还热闹。
那一天,林一楠家里很热闹,不管怎样,对于他来说出路算是有了,什么清华不清华,南大不南大,有个大学上,总比在家种地强。
第二天,林一楠去了他们高中,很多同学也去了。
大家似乎忘记了高考时的痛苦,考上大学的同学都在“谦虚”的谈着将来:
“未知的城市,
未知的精彩,
青春的舞曲,
就在那未知的远方……”
老师们在给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做思想工作,学校加强了门卫,防止外校的老师来抢复读生。
班主任们把大家召集在操场上,校长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喊着,“一年考不好没有关系,咱们再来一年嘛……”
读到高中的学生,没有几个想留在农村种地的,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再赌一年。
“青春,如果注定要燃烧,那么你也先要把你家自留地上的杂草烧掉!”
校长就是校长,经过动员,没有过专科线的学生,大多数会留下来继续复读,所以镇高中每年的复读生比应届生还要多。
王娜那天没有去,有的同学说她也选择了复读,也同学说她去深圳打工了。不过从那天开始,林一楠再没有见过王娜,也没有从同学那里打听到关于她的消息,他手上只有王娜托她们村的同学王立给林一楠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只有一句话:
“楠楠,我祝你健康一生,快乐一世。”
落款也只有简单的一个字: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