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看一遍去做就行了,你看一百遍不做,最后还是纸上谈兵。
为什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那是要去实验我们在书上学到的知识啊,不是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理论结合实际的效果远远比自己实践里摸索要来的更快,这才是读书真正的价值。
但是如果纯粹只贪图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那就是空中楼阁,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我们从小学的都是些技术,不是学问。学技术能吃饱饭,但是要想吃好,还得看学问。
学问这东西还真不是交点学费就能学到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都是靠平时的积累,量变产生质变。
举个例子,就说种花吧。我从来就是种啥啥死,几分钟热情,一阵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一阵又忙起来完全不管不顾。
这种模式,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同感。但是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一件简单的事,能重复做,它也会变得有价值。我为什么要定日更100天的目标,是为了折腾自己吗?不是,是因为我想养成这个习惯,就好象之前我每天少吃一餐的习惯,日子久了,自然会体现出来他的价值。
抖音上看到一条视频,你可以提前两年预订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前提条件是每天6点起床,背30个单词,做一张试卷,平均每天比其他同学多学习两个小时。这个叫吉格勒定理,我先还以为是及格了定理。我想,这么拼,肯定能及格,只是没想到能上清华。反正抖音这么一说,我们也就这么一听,万一上不了清华,我可不负责任。
我能确认的一点是,没有白流的汗水,因为脑袋里进的水要么变成汗水挥洒掉,要么化成泪擦拭掉,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就看你想过哪一种人生。
知道,做不到,说明我们下的功夫还不够,还要继续练习,努力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说道知行合一,就想到了王阳明,格物致知。归总来说伟人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能对自己狠得下心的角色。
如果生活不如意,那一定是我们对自己不够狠,从现在起做出点改变,或许2020年12月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故事可以拿来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