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1 孝道和感恩

论语1 孝道和感恩

作者: 164631b0d103 | 来源:发表于2022-08-24 09:20 被阅读0次

孔子有曰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去远方求学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去的具体地方。

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相关文章

  • 小议孝道一一《论语》修身篇(十五)

    小议孝道一 一一《论语》修身篇(十五) 我们中国,是孝文化的国度,我们华夏子女是讲求孝道的。在《论语》中,有许多论...

  • 百日成长学习(五)

    今天老师讲了《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对于孝道的教诲,共四个方面:论语2.05,2.06,4.20,4.21。 (1)...

  • 2021-10-20

    每日复盘:脑子、圈子、例子、票子、身子和家子 脑子 1.论语:这几天学习的都是关于孝道。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

  • 论语365之: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里说孝道的重要,古代把孝道放的很重,认为都孝道了,社会风气都厚道了 而...

  • 报恩文化——读《天经地义》有感(108)

    中国的圣贤教育是孝道教育,是根基教育,孝道的核心是“感恩”。 感恩是精神上的宝藏,是灵魂上的健康,没有感恩就没有真...

  • 读《论语》悟孝道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

  • 读《论语》,悟孝道

    文/美峰 2019.7.19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可以说是底蕴丰厚,历史悠久,今...

  • 《论语》中的孝道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根据孔子的思想,认为内心哀痛就可以了,不必过于注重形式。如今,很多人为了厚葬父母不...

  • 论《论语》之孝道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圣人,更是万世师表。而知道孔子的人,也许不知道是他整理了四书五经,但一定知道...

  • 读《论语》,悟“孝道”

    一、孝的作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1 孝道和感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ua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