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悟孝道

作者: 美美一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13:42 被阅读28次

文/美峰  2019.7.19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可以说是底蕴丰厚,历史悠久,今天读《论语》,再一次感悟孔圣人提出的“孝”的感悟。

《论语》中提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厚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其道,可谓孝矣。”

通过读《论语》中的这四则,我孔子对提出的“孝”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孝”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孔子指出了“孝”,就是孩子在父母的跟前,就是孝顺父母。

“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入父亲住处,或者说在家。由此可见,孩子和父母不住一出,孩子进入父母的住处,侍奉父母就是孝敬父母。

由这一则让我想到了《论语》中还有一则就是“父母在,不远游。”和这一则的大意相同,父母在世时,子女外出远游,不照顾父母就是不孝。

其次:“孝”就是尽力的侍奉父母。这一则子夏提出: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从这一则感悟到,作为子女,要尽全力侍奉父母,这就是孝的具体要求,照顾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照顾父母的心情,照顾父母的感受,处处以父母为中心,尽全力照顾父母,这也是“孝”的含义。

再次:“孝”就是注重礼节。孔子虽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但是孔子还是非常重视祭祀之礼的。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不单单是祭祀亡灵,更是把祭祀之礼看做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对父母和先尽孝的情感。在这一则中,孔子着重提出对父母的孝,不仅仅是孝敬父母,更延伸到父母去世后,注重祭祀之礼,注重对父母的祭奠和怀念。

最后,坚守父道就是“孝”。在这一则中提出,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小了。”

从这一则可以看出,对父亲的孝敬,父亲在世时要观其志,父亲不在世时要观其行,父亲去世后要延其志,不加以改变这就是尽孝了。但是联系实际生活,如果父亲的志向是正确的,坚守其道,这是正确的,如果父母的志向有违背常理,还继续延其志而行,就不符合常理,就应该及时改正。

纵观社会发展,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待经典语录也应该吸取精华,对不符合事实的理论应该辩证的看得。

读《论语》,感悟“孝”文化,品味孝道的具体内涵,从而感受中行经典语录对人思想教育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 读《论语》悟孝道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

  • 读《论语》,悟孝道

    文/美峰 2019.7.19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可以说是底蕴丰厚,历史悠久,今...

  • 读《论语》,悟“孝道”

    一、孝的作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

  • 论语悟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意思是:学习了东西后,要常常...

  • 论语悟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

  • 论语悟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

  • 论语悟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提示我们要定期的去温...

  • 《论语》悟读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

  • 论语悟读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

  • 论语悟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悟孝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rj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