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3月5日,埃默里大学学生报《The Emory Wheel》报道,该校“牛津学院”哲学专业一年级中国留学生张一得(Dave)去世。目前,校方和家属都没有说明他的死因,但在一封张一得父亲写给儿子同学的信中,大家猜出了一二。张一得父亲在信里说:“儿子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养育本来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但为何会出现这么多走极端的例子呢?
我们的养育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让孩子幸福的语言》,本书是一本亲子沟通学,本书作者根据自己20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和养育4个孩子的经验,切入“育儿焦虑”这一现实家庭问题,从“父母如何让孩子感到幸福”和“父母如何在育儿中体验到幸福”两方面入手,选取生活中常见的29个场景,对比介绍了“说教用语”与“鼓励用语”,以此鼓励父母改善孩子沟通方式,实现轻松育儿。
本书作者田中茂树,出生于日本,毕业与京都大学医学部。曾担任仁爱大学人类学系心理专业教授,兼任该大学附属心理临床中心主任。
作者从把孩子的成长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3岁 孩子与世界初遇时期;第二阶段是3-5岁 孩子个性初显期;第三个阶段是6-8岁 学校生活开始时期;第四个阶段是9-12岁 青春期开始时期;第五个阶段13岁以上 亲子分离开始时期。
在本书中,作者提倡的是轻松育儿,重在培养儿童的安全感。减少或尽量避免使用“说教用语”多使用“鼓励用语”。
所谓说教用语和鼓励用去的区别是:
“说教用语”是父母认为这是为孩子好,脱口而出的话,但实质是家长为了让自己安心而说出的话。这些“说教用语”或剥夺孩子的朝气。
“鼓励用语”不但可以激发出孩子的活力,而且让家长自己心情也变得更加轻重。此外,这样的话语还可以引导孩子快乐地走向独立。
作者还提出,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就像是给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储蓄”一样。这种“储蓄”会培养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保持乐观态度——“即使已精疲力竭,也总会有办法解决”,它会成为孩子人生中面临危机时支撑他们渡过难关的法宝。相比于好成绩、高学历,这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本书
0-3岁的孩子怕打针、不刷牙的时候,父母要怎么沟通。
青春期孩子磨磨蹭蹭不写作业怎么办?
针对孩子玩手机父母要怎么做?
首先我们进行第个重点内容:0-3岁的孩子怕打针、不刷牙的时候,父母要怎么沟通。
已经为人父母的人们,都避免不了带孩子打疫苗,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哭,医生护士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果。这时候我们大多父母会想什么时候孩子才能懂事点,遇到打针不哭了呢,我们还会用一些说教用语,“不要哭哦,我们忍忍就好啦!”打针一点也不痛的等等;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哭闹并没有减少丝毫。
作者的方法是,把说教用语改成鼓励用语,“好痛吧,你做得好棒哦!”鼓励用语是帮助孩子心灵成长的过程,面对疼痛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接纳,同样面对哭也要接纳。接纳对孩子来讲就是理解,这样慢慢能够培养父母们更好的心态,同样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再就是有的孩子不爱刷牙,很多父母会拿蛀牙来吓唬孩子,而作者的方法是接纳孩子不愿刷牙,并和孩子站在一起说:“刷牙真麻烦”。其实蛀牙和刷牙没有多大关系的,主要是跟饮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孩子各种饮料、酸奶等都有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要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去刷牙。
父母是否要读“育儿书”?
一位年经的父亲有一个3岁的女儿,有一次他给女儿去买绘本,然后看到旁边有一个育儿书专柜。那里摆着很多育儿书,书的各种标题、腰封上的宣传语、封面的照片等扑面而来,令人眼花缭乱。而这些书大多都是在激励年经的父母鼓足干劲,育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读育儿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多父母之所以会读一些育儿书,是因为他们期待能把孩子培养成世界级水平的高智商牛娃,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成功人士,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完全依赖书中方法去教育孩子,把家庭氛围搞的很紧张。这也是很多父母焦虑的原因。
作者给出的观点是,养育孩子需要轻松的环境,如何让孩子高兴,让孩子大笑,是父母要考虑的问题。轻松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幸福,父母的育儿时间也会变得更快乐。
所以,重点不在父母读不读育儿书,而在于给孩子打造的家庭环境是否轻松。
其次:青春期孩子磨磨蹭蹭不写作业怎么办?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是比较难管教的,说轻了孩子不听,说重了怕伤孩子自尊。大多父母除了催还是催,最后搞的家庭氛围很紧张。
曾有一位五年级的男孩母亲讲过这样一幕,那位母亲说:“她儿子不说他,他就不动,母亲提醒他后,他不仅不感谢母亲,还一脸不高兴”因为这个还经常跟孩子生气。这种情况应该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吧。
这位母亲后来尝试改变一下自己,那就是什么都不说,
某一天晚上9点了,孩子洗完澡还字客厅看电视,丝毫没有去做作业的打算。母亲就说了他一句,“差不多该做作业了吧?”这要在以前,孩子肯定装作没看见,但那天晚上孩子却说:“现在不是放洗完澡吗,想放松一会。”
母亲见此状很是惊讶,于是跟儿子道歉。
现在这位明智的母亲会问弱弱地问孩子一句:“妈妈什么时候提醒你好呢?”
很多时候,我们没完没了地指责孩子,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孩子的能力,也没有察觉到他想用与父母不一样的方法去弥补错误、挽救失败。所以,父母用正确的方式引导,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改变是迟早的事。
最后:针对孩子玩手机父母要怎么做?
困扰大多数父母的问题就是孩子玩智能手机,作者家里就出现这样的一幕,作者的小儿子因为玩智能手机耽误写作业时间,于是作者就对他发火并没收手机。当作者跟妻子交流的时候,他妻子把作者的问题指出来了,这引起作者的反思。于是第二天跟儿子道歉。
当孩子过度使用手机的时候,做父母的不是去剥夺他使用的权利,而是要跟他进行深度的沟通。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引导他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父母过度地强迫要求孩子。
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走向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做孩子的终身成长陪伴教练。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