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奖励引发的123‖《奖励的惩罚》

奖励引发的123‖《奖励的惩罚》

作者: 深林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0:52 被阅读115次

文:深林

科恩的《奖励的惩罚》算是一本颠覆认知、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新的认知方式的实用书籍。

罗胖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中讲到创新需要“多元认知模型”, 所谓多元认知模型,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

心理学中有一个流派叫做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认知模型就是奖励和强化可以塑造人的行为,要想塑造和培养个体的某一行为就要给予强化,其中奖励是尤为重要的。

这也是非常流行的观点。

这本书是作者在“行为主义模型”之外的新认知模型,也给深受行为主义观点影响的我们带来了冲击:

作为父母、教育工作者、企业管理者,让个体的行为往好的方向发展,运用奖励真的是好方法吗?

我们运用奖励的真正目的,我们真的清楚吗?

当我们受到奖励的时候,那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我用关键词写在了下面的导图中:

要点导图

读完这本书我最想详细记录和分享的有以下几点:

1.听到“奖励”这个词语,我们一定要警惕!

                    01

当他人把奖励运用在我们身上时,我们要体验对方想通过奖励表达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或者在意的人,我们就可以借此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其要旨就是,我们要搞清楚这个“奖励现象”背后更珍贵的是什么?

例如,过年的时候,你的伴侣对你说,这一年来你为这个家庭辛劳付出,非常辛苦,奖励你2000元,告诉你你可以去买喜欢的衣服,听起来,似乎心理有点怪怪的吧?

但你就可以借此机会告诉他,你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你需要的是什么?是否是这种奖励呢?

如果是其他的人给予我们奖励,我们要警惕对方是想通过给予我们的奖励获得我们的什么付出吗?是想希望我们交换什么吗?是想控制我们的什么行为吗?

媛媛姐在分享这本书中举的同事的例子,这个同事特别擅长运用奖励来控制他人的行为,让他人都非常愿意帮助他。

                      02

当他人主动问我们要奖励的时候,那是在表达什么呢?

有一次,男朋友为我想做的事情做了很大的支持和付出,我对他表示感谢,他突然问我:那有什么奖励呢?

我曾经一度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回答:这个奖励真的很难,觉得给什么奖励都不太合适,觉得给什么奖励都像是对你的一种侮辱。再后来我才长进,我特意跟他请教这个问题怎样回应才好?当我跟他细细沟通之后,我明白了: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需要什么实质的奖励,潜台词可能只是一种亲密感的表达,或者只是想听一句你对他崇拜的话,或者只是需要我的一个撒娇。

当我们被问到有什么奖励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她想表达的需求和渴望是什么?

(咦……这段怎么调到了情感台)

2.我们想通过奖励去改变的,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吗?

我是一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察到我们经常使用奖励以及惩罚的办法来“教育”孩子。(或许是因为我们这里的教育理念和手段还是蛮out,所以读的这本书,显得非常可贵)

当我被这个问句撞击到心灵时,我在反思: 孩子早餐后上课前是一定要做到安静守秩序吗?他们就是好动啊,就是喜欢讲话啊,有没有更好的安排呢?

毫无疑问:有。

课前为什么一定要奖励孩子安静坐着没有声音呢?(幼儿园里没有设置固定的课间休息时间)是非这样不可的,孩子注意力、专注度是有限的。

我们要强化的好行为是: 上课的时候将注意力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而课前的时间不是一定要这样!我们可以不控制,我们可以给孩子自由度和选择权。

当我告诉孩子们,吃饭讲话会浪费时间,吃饭时发呆这儿看一下那看一下也会浪费时间,所以吃早餐认真不讲话的人可以给自己节约出时间,在上课之前可以自己选择玩具去玩。突然发现,这样做还培养了孩子管理时间的意识。

再比如,我们通过奖励去让孩子安静的坐在那儿看课本,学习,我们是想孩子从内心里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而不是有学习就行了。如果只是奖励行为,我们可能就遏制了孩子探索真正的兴趣,也许他对文学特别感兴趣,我们成天要求他学物理化学,可能是事倍功半。

3.动因3C理论替代奖励,真正的、善意的影响一个人的方式!

为什么我要说真正的、善意的呢? 我是想表达如果我们是真正想让我们“影响的这个人”好,无论是父母对孩子,还是老师对学生或是其他,我在这里更倾向于教育方面,我们不应该是控制、或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是要支持他“ To be himself ”。

例如,一个妈妈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歌唱家,她没有实现自己梦想,而她不断的想方设法让女儿成为一个歌唱家,这是真正好的方式吗?

我认为,不是。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创造条件,支持他成为自己的内驱力,支持他学习他想学习的方面,支持他做自己感到有兴趣的事情。

书中提到的3C理论,指的是下面三个切入点:

        01 合作(Collaboration)

我们想与他人之间有好的合作、有亲密感,这是我们的心理需求。当我们给我们想影响的人创造这种合作的条件时或者支持合作行为时,其实就是给到了支持。

比如,孩子喜欢下象棋、喜欢跳舞,当我们给孩子介绍与他有同样爱好的朋友时,孩子在与朋友的合作中,会获得相互支持和理解的感受,我想这会增进他在象棋和跳舞方面的动力。

        02内容(Content)

这点主要指的是,呈现内容本本身的意义,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 也许,孩子不能够认识到很全面,一开始可能只是对某件事情有一点朦胧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给到孩子关于这件事情更多的信息,以及如果持续做这件事情,可能会有什么样好的结果等。

        03选择权(Choice)

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孩子有选择权,当孩子自主选择和参与时,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去做。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在五项家庭作业内容中挑选自己最想做的两项,他会在对比以后,对自己挑选的更有热情去完成。

其实,从小孩子有选择权真的是太重要了。从小有这种主动选择的经验,会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事情,也便更容易让兴趣作为引导,专注的做出成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关文章

  • 奖励引发的123‖《奖励的惩罚》

    文:深林 科恩的《奖励的惩罚》算是一本颠覆认知、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新的认知方式的实用书籍。 罗胖在《时间的朋友》跨年...

  • 奖励的惩罚

    20180108前段时间看了两本书一本叫《奖励的恶果》-爱尔菲-科恩,一本是《奖励出好孩子》。在看《恶果》之前先看...

  • 奖励的惩罚

    从前有个老头儿,安静的居住在一个院落里,可总有一群附近的小孩来骚扰他。他们恶作剧的往老头儿的院子里扔石头,惹得老头...

  • 奖励的惩罚

    对于本章的一个知识点——奖励和惩罚,我有我自己的感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例子:课堂上老师从钱包里抽出...

  • 奖励的惩罚?

    从开学初我们全体老师的共读模式开启,地毯式阅读,一句一句地读,就像小学生读课文一样,我们也大声朗读,让每周共读...

  • 《奖励的惩罚》

    奖励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可以调动人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使用不当的奖励,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损害被奖励者的主...

  • 《奖励的惩罚》

    一、奖励的弊端 1、行为主义关于奖励的研究结果的问题: (1)行为主义研究结果有悖普世价值关于自由、平等的理念、把...

  • 奖励的惩罚

    奖励和惩罚一样,奖励从眼前给撤走就是惩罚,它们是一样有破坏性的。它会破坏人际关系,会破坏施于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奖励...

  • 惩罚?奖励。

    今天轮到宋同学分享《水浒传》。 宋同学拿着书就上来了。连个发言稿都没有,怎么讲啊。我笑着看向他的脸,“昨天没准备,...

  • 奖励&惩罚

    亲子教育,要么娇纵,要么简单粗暴,归根结底是懒惰。不愿多花费时间、精力、耐心、爱心在一言一行的赞赏和纠正上。只凭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奖励引发的123‖《奖励的惩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e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