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必载道

作者: 闻心ol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18:18 被阅读0次

古代人写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言之有理,内容方面要尽量达到圣贤之言的高度,用以反映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景状物的诗词也常常被用来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比之下,纯粹写景抒情或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则显得单纯得多。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山海经》到《西游记》,华夏有三纲五常也有浪漫主义,前者常常是主流。相比诗仙的洋洋洒洒,诗圣的捶胸顿足似乎更有被传颂的意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代代儒生奔走呼号,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做圣贤,是治国安邦,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指的无非是只有圣贤书才有学习的价值,其他门类可有可无。

不可否认在过去生产力十分有限的年代,思想上的统一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性,而盛唐的气魄远不在于四书五经多么推崇备至,律诗的登峰造极正是贞观乃至开元盛世最富饶的文化产物,即使是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的句子也足以傲视后人,让邻居日本羡慕不已。然而古代大儒们挖空心思也要在文艺作品中嗅出一点的圣人的口气。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反映各地的民俗民风,尤以爱情故事为特色。自从孔夫子将《诗经》收入自家学派,这部诗歌总集渐渐染上不同的色彩,后来科举创立又接着发展百年,《诗经》被选定为必考书目,考官们绞尽脑汁在这本言情读物中寻找政治考题,考生则为赋新词强说愁,,至于诗三百的本义反倒渐渐被稀释了。

民国读物《文心》里面有句话说的好:“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就是生活本身”。笔下的文章意味隽永,内容生动不乏优美词句,好比一株盆栽赏心悦目又能净化空气,不过指望它让家中显得富丽堂皇那不现实,期盼它助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也不太现实。文章虽好却不至于让作者一夜之间成为百代文宗,若能成功必是天资聪颖或常年笔耕不辍所致,作文的初衷是抒发情感,表达心声,在它身上附着各种目的,长此以往不仅身心俱疲,连作品也会失去原有的生气。

道法自然,文不必刻意载道,记录当下,感悟生活本身就是弘道;大道至简,义不必过分解读,照字面理解,再添感悟就是明义。人皆可为尧舜,满街都是圣人,但行好事即可,莫问太多前程。

相关文章

  • 文不必载道

    古代人写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言之有理,内容方面要尽量达到圣贤之言的高度,用以反映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例如“先天下之忧...

  • 文要载道

    演讲者 刘文 同学们,中考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个加油站,它象征着你们的盼望,你们的前途,甚至是运气挑衅,六月便是挑战...

  • 奇葩文章、奇葩书籍当休矣(杂文)

    文以载道,文章的功能是载道。如果文不能载道,或不能很好地载道,甚至背道而驰,就会产生奇葩文章。奇葩文章就会把人们思...

  • 浅谈以文载道

    在《怎样做文章》一书中,作者把文章的核心概括为“载道”,并对“载道”和“言志”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只有“载道”的文章...

  • 2020-07-23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言志。

  • 以文载道 即君安

    俞桂飘香琴书韵,潜畅清风玉满堂 纵浪大化里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 诗言志,文载道

    中国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文以载道”等说法。这里的“志”是精神志向,“道”是道理、道德的意思。品读中国诗文,除...

  • 文以载道,文以抒怀

    有人说,刘律师,你写的文章有很多让人看不懂。 我自己读一读自己写的东西,倒是不觉得难懂。但是,我的字里行间确实会有...

  • 成语新解:文以载道和点石成金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出自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是从中...

  • 史文银

    史文银 文/陈乔升 史留章文以载道,文以载道银屏纳。银屏纳福源广进,福源广进史留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不必载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if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