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过云雨
每天“收割”我们最多注意力的是什么?
手机、微信、游戏。
特别是手机,没事就想拿起手机来刷刷刷,而且还是在一种无意识习惯性行为,不由自主地就想摸一摸手机、看一看手机,你发现了吗?
觉得自己好像是被控制了一样,有点“上瘾”,总是不受自己的控制,下意识想要摸出手机看一会,哪怕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这让我想起罗振宇老师说的,成功的商品就是“挖坑”让客户“滑进去”,这样就能收割到大量的注意力。
而这需要怎么破呢?
每一次想要摸手机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自己是下意识还是主动的?
两者有何不同呢?
主动式:清楚地知道自己此刻想要干些什么,做这事的目的比较强。
下意识:自己完全被“摆布”了,活得十足一个“傀儡”,完全像个“木头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让自己陷入“一滑再滑”,永无止境地掉坑。
可能别人会觉得不都一样吗,最后还是会玩手机。
但是我觉得自控力不一样了,主动式会目的明确地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下意识就是为了解决“无聊”,让自己交给“网络”,完全没有“停止键”,一下子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完全不知道自己一天在干什么,注意力却被大量收割,眼睛就被“黏住”在手机上,逃不掉了,想想觉得很恐怖。
觉知到自己的问题,是个好的开始,再去努力找方法解决、改变,才是真正地进步。
心态上 :保持轻松、不焦虑、一点点改变,尽早看到问题就能尽早改变。
行动上:
主动思考自己的原因
①是不是太无聊所致?
②是想找人聊天、排遣情绪?还是想放松?
③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吗?
依照不同的问题开出不同的“药方”,对症下药。
①分析造成无聊的原因,可以用书解决无聊。
②排遣情绪可以用记心情日记的方法。说出现在一系列地不舒服、难受、痛苦、愤怒的情绪,让自己通过“记下来”抒发掉负面情绪,而非企图用手机抒发自己的情绪。
放松,可以出去看看电影、与家人、朋友聊聊天,或者是出去散步、兜一圈。
③如果是写文章需要用手机的话,先笔头记录框架再进行整理,提高效率的同时,又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区分:分清自己是为了看手机而找借口说要学习,还是为了学习而去看手机。
时刻让自己觉知到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做个“明白人”、能够自控的人。
网友评论
这就是下意识的,因为无聊,也因为不想动脑子思考复杂的事情。
无脑的游戏、视频和搞笑段子最能打发时间。
分析原因后,关键是找出替代。如想看抖音时,让自己有意识地改为看简书文章等。
知易行难,迈出第一步重要,持续迈出一步步也很重要。利用好惯性,不被旧习惯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