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雅文共赏每天写1000字想法
文史随笔:从《晋书》说司马懿

文史随笔:从《晋书》说司马懿

作者: 老书虫 | 来源:发表于2022-04-30 23:24 被阅读0次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这是来自《晋书》的宣帝纪中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长久积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这段颇有哲理,令人深思。

    人有善举,除非是自己故意展现在阳光之下,是不会被他人察觉到的。多数人会觉得某人所做善行是理所应当的正常行为。但一旦行恶,不管是大是小,不管如何掩藏,终究会暴露于阳光之下,遗祸无穷。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这段话在宣帝纪中就是对宣帝一种评判之语。《晋书》中的宣帝就是三国后期著名人物,晋朝司马氏开国之祖司马懿。

    在《晋书》的记载中,司马懿是个大奸似忠的权臣。做了三代曹氏魏国的辅政重臣,最后却在君主尸骨未寒之时发动政变击杀政敌统揽大权,为晋朝开国立基。

    《晋书》将司马懿这一行动定性为恶。司马懿在曹氏尚有余泽的情况下窃取了国位。无论司马懿曾经做过多少称之为善的行为,但都无法掩盖其恶。他的做为是有违天道的,因此晋朝才会迅速衰落灭亡的。

    《晋书》记载,就连司马氏后人都为始祖所为感到羞愧。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听宰相王导讲述宣帝司马懿这段历史,颇感羞愧,掩面说:“这样做为,王朝怎能不衰亡呢?”

    就连西晋八王之乱后,五代十国中的著名暴君后赵石勒都嘲笑司马懿是靠诡诈开创帝业的。可见一日为恶,闻于天下在司马懿身后展现了个淋漓尽致。谁也记不得司马懿辅政三代的劳苦功高了。

    只是,这样的评价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否公平呢?发动政变,司马懿主要是为了自保。难道他就该做个迂腐忠贞,被曹氏宗亲夺命灭族,青史留名吗?奋起反抗未必是错误吧。

    做为现代人很难认同古人顺应天道的理论。也为觉得司马懿所为是恶。如果司马懿所为是恶,那立国代汉的曹魏也好不到哪去吧。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臣自居攻击对手,不过汉天子在他眼里更像摆设。曹操死后,继位的曹丕更看不上汉天子,直接废掉了,自立为皇了。想来这也算不上顺应天道吧。

    算算传承的世代,似乎司马晋氏要比曹魏传承的久远些。曹魏传承了不过五代,而且都是短命皇帝,然而司马晋氏还分了西晋和东晋两阶段,延续了将近200年。

    晋书说司马懿窃国时,曹魏还有天道护佑,民心所向。所以司马家立国不合天意。不过这点似乎更像是癔想罢。都是窃国者,谁又比谁更好呢?

    回到《晋书》本书来说,这本史书著于唐代,更确切的说是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还为宣帝纪写过史论。只是不知唐太宗读宣帝纪时真实感想为何呢?

    既然说司马懿以诡诈行恶创帝业,不顺天意。那唐太宗所为也未必应了天道。囚父杀兄的玄武门之变也不见得多磊落。但没见唐朝李氏后人有什么羞愧的。李唐一朝还强盛了许久。

    可见一个王朝的始祖的德行和王朝兴衰没什么关系。而是与统治者及继承者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了。这么想来,司马懿被嘲讽和唾弃可能是一种历史偏见吧。

    当然,以普通人而言,应当断绝任何为恶的机会,不能因小失大,被人永远铭记所做恶事。过往善行是不会被记念的。这世上又多少大能力者,可以被功过相抵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史随笔:从《晋书》说司马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oy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