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随笔:花木兰之迷

作者: 老书虫 | 来源:发表于2022-05-08 13:23 被阅读0次

    前些年,美国迪士尼拍了部颇有中国古典背景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当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部电影满满的都是槽点,不知如何点评为妙。

    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国文化令我们这些中国人都感到诡异。这是谁给他们灌输的概念呢?不过,这不是本篇文章要谈论的问题了。花木兰才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花木兰其人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她盛隆的名声得得益于传统艺术形象。千年来,在古代戏曲中,通俗演义小说中都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和胜归还家的经典桥段。

    清代花部 《花木兰》又名《代父征》的花木兰故事形象目前是对众多花木兰故事中影响最大的。

    其故事情节为,边族入侵,朝廷命贺廷玉挂帅出征,花木兰替父从军,路途结识刘忠等人。花木兰英俊出众,贺廷玉有意将女儿贺敏嫁给花木兰,而花木兰婉拒。

    一次贺廷玉出征被围,花木兰持重未曾贸然发兵,贺廷玉女贺敏不知花木兰为女身,因记恨花木兰拒婚之仇,有因花木兰拒绝救父,而率领丫鬟们打入花木兰帐中。

    因贺敏身份特殊,众兵将不敢阻拦和援救。导致花木兰孤身遭到屈打,但贺敏杖责花木兰同时也暴露了花木兰女儿身之事。

    贺敏悔恨自己所为,又钦佩花木兰孝义双全,最后协助花木兰用围魏救赵之法救出了父帅。

    功成后花木兰拒绝了朝廷尚书郎之封。返乡恢复裙钗,贺廷玉仍想将女儿嫁木兰,来到木兰故乡后,才真相大白,后将贺敏嫁与刘忠。

    花部 《花木兰》之后衍化出豫剧《花木兰》,豫剧《花木兰》也未曾脱离出花木兰三段情节结构。而花部《花木兰》又源于明代文学家徐渭的戏剧作品《雌木兰替父从军》。

    清代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中第56,57和60回都有花木兰的形象出现。另有清朝人所创作的小说《忠孝勇烈奇女传》也是颇有影响力的花木兰形象类作品。

    不过所有花木兰类作品都源于一首古诗《木兰诗》。记得这首诗曾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上出现。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至今难忘。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由这首长诗而起,衍生了众多作品。不过木兰诗中没提及木兰的姓氏。直到明代,才有作品称木兰姓花,而事实上关于木兰姓氏的问题历史上也是争论不休。

    在明代文学家徐渭的作品《雌木兰替父从军》中她自称:

    “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自此,艺术作品中的木兰就姓花了。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就是现实。那现实中的花木兰又是怎么样的呢?

    长期以来,关于花木兰生活的年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木兰生于唐代,一说木兰生于隋唐之间,又有一说木兰生于北朝。

    在古时,木兰生活在唐代的说法比较受欢迎,因为花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

    民间传说,木兰代父从军,返乡后,换回女装。唐皇惊知,欲纳木兰为妃。木兰不从,自杀明志。唐皇知道后,颇为后悔。就追赠了其孝烈将军的封号。

    不管这事发生在隋唐之间还是在唐代似乎逻辑上也都说的通。到了宋代,还有人还建了孝烈将军祠纪念这位女英雄哩。

    只是,唐史中没找到这位孝烈将军的任何记载。所以也只能是民间传闻,当不了真的。

    揭开木兰的真实似乎还是得从一切的源头《木兰诗》中寻找。唐代韦元甫曾做《木兰歌》一首,续做了《木兰诗》,可见《木兰诗》在唐代流传很久。这木兰故事如果还发生在唐代就不可信了。

    经前人查考,最早此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的时代不晚于南朝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应在北朝。

    在结合诗中地域称谓和北朝史料,木兰应当生活在北魏与柔然人对抗时期。可惜,北魏史中也未有记载木兰其人的蛛丝马迹。木兰何许人也,依然没人知晓。

    或许,木兰是个汉化的鲜卑女子,又或者木兰本身就是个虚拟形象,是由诗作者结合多个人物事迹糅合而成的角色。时至今日,花木兰其人依然是个迷,但这些不影响她在大众心中喜爱,尊敬这个女中豪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史随笔:花木兰之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fq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