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办公室的同事问我:有什么信仰?我认真想了一下,没有回答她。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与其说是信仰,还不如直接说追求。因为太过高大上的东西,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我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
活到这个年纪,也算得上潦倒半生,如果说还有什么追求的话,那就只剩下做自己了。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像我这种在体制内混的人,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是高不成低不就的话,就不要在仕途上抱有什么幻想了。通常来说,人这一生中,上升期就那么短短的几年,升到了“天花板”,也就物极必反,该走下坡路了。
所以我说,剩下余生,唯有做自己了。
说到做自己,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我来说,就是阅读和行走。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人选择的方式。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有人说:阅读是向内寻找,行走是向外找寻。这两种说法,都是做自己。
人到中年如日过午,匆匆忙忙,半生已过。前半生从懵懵懂懂到安家立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了学业、工作、房子而努力,总觉得来日方长,要追求的东西还有很多,梦想和目标就在不远处招手,好像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明白对于自己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钱多钱少已经不重要了,位高权重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如果说还有什么让自己感兴趣的,那就是阅读和行走了。
莫言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在塞万提斯的时代,西班牙国王在他的城楼上和他的大臣正在聊天,看到远方来了一个人,手里捧着一本书,一边读一边哈哈大笑,国王和大臣打赌说看的什么书,大臣说一定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国王不信,把这人抓上来一看果然是《堂吉诃德》,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行走中阅读的故事。
我们之所以喜欢阅读,其实也是为了更远的行走。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就算是如今交通发达,穷其一生你又能走多少地方?
不过有时间的话,我还是喜欢到处走走,感受大地的广袤,感受自然的奇妙,接触不同的人,遇见不一样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觉察。行走让我见天地、见苍生、见自己。
这一点,我在2019年那次沙漠徒步中深有体会。一个人行走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时,我的内心毫无波澜。放眼漫漫黄沙,感受脚下的沙粒,在表面一层硬壳碎去后,毫无规则地溃不成军。这一刻,什么都不重要了,只有我自己。
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行走也一样。你走过的路从来都不会欺骗你,你健康的身体,你乐观的精神,你旺盛的精力,你丰富的阅历,谁都可以感受到。
2011年,著名演员陈坤曾发起创立了名为“行走的力量”的心灵建设公益项目,倡导通过“止语”行走,内观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心力量,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
对于阅读和行走到底能不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曾经有一位作家这样说:“人终其一生的走进与走出,不过是为了打破偏见,在更广博的世界里,看见山水,看见苍生,看见自己。”她说,这时的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与不甘、纠结与挣扎,好多问题并非一定要有答案……
我想,这也是我要找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