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6岁,去表哥家玩,抢了表哥家孩子的小熊猫布偶,在客厅乱踢。小姑娘不肯,和他争执还被他打了一拳。我说:你怎么可以抢小妹妹的玩具呢?他二话没说就把身边的凳子甩给我,不由分说地闹起来,边哭边闹边大喊:“不和你好了,你个坏人!”他在他自己家也这样,一旦表姐骂他,他就又哭又闹乱砸东西,表姐没办法只好每次都包容他。我跟表姐夫说,这样不行,孩子不能养成这样子的习惯,这样子太没教养了。他说:“小孩子就闹闹而已,不懂事,长大就好了,哪能就凭这些事情就断定我孩子以后没教养呢。”
有些孩子的确比较难教,是天性的桀骜,可如果家长能适当引导和限制他的行为,那他又何妨不会收敛。只是更多的家长一直以爱孩子的名义,纵容他的胡作非为,老是拿孩子小不懂事为借口,而不舍得对孩子进行管教,助长孩子做出更多没教养的行为。
周末,我带着小波仔去家附近的书屋看书。一般地周一到周五,去的人比较少,到了周末,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学习。
书屋很静,很多读者都享受着这少有的静谧时光。这时来了一对母子,一进来,孩子就把书包重重地往书桌上一放,还把椅子在地上拖来拖去,更可恨的是孩子还把书翻得噼里啪啦响,制造了很大的噪音,严重影响到了其他人的阅读。母亲看在眼里,却没有去制止孩子行为的意思。过了一会,书屋管理员走过来,提示他们母子要注意安静。谁知,那个母亲一下子咆哮开来:“看个书有什么了不起,还要求那么多,我们根本不稀罕。”于是带着他儿子摔门而出,根本没有因自己和孩子的行为而内疚羞愧。
母亲明知道书屋不应该制造如此多噪音,却一直选择忽视孩子的行为,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责备他人,更是助长了孩子的无所畏惧。通常地,孩子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往往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模仿对象。很多时候,孩子的没教养,只是父母的一个缩影而已。
2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不懂事,爱淘气是小事,不需要升级到没教养这么恶俗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天资聪慧不用教化总有一天也会非常好。可是我们真的能指望他在十来岁二十来岁能忽然明白:要帮爸爸妈妈分担,要懂得帮助他人,要懂得谦让宽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我更愿意相信,除非发生家庭或人生的巨变,三岁定八十,幼教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作用。
一个没有教养,自私自我的人,谁能保证长大以后一定会变得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均衡他人的利益,对爱自己的人抱有感恩之心呢?从“天才儿童说父母不配拥有他那么好的儿子”、“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到最近上海的“杀妻藏尸冰柜案”,我们都无可否认以溺爱纵容方式为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以及社会的危害有多大。
3
那么如何摒弃孩子的自私,让孩子能为别人着想,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呢?具体实施也不难: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的人,家长必须从细节着手。
如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在餐桌旁,孩子老是一个劲儿地往自己碗里夹很多菜,但又吃不完,或者孩子只挑自己喜欢的吃,任意转动桌子,把好吃的转到自己面前,我们不可以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而把这些行为看做正常自然的事情。因为别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觉得孩子的父母不会管教,导致孩子没礼貌没教养。孩子会因此遭到讥讽和排斥,成为别人的饭后谈资。
作为家长其实可以试着从细节改变孩子的这种习惯。可以试着给老人夹菜或者让孩子给自己夹菜,让孩子明白长幼有序,不要只顾自己吃。让孩子明白饭桌上的礼仪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踏入社会后,饭局更是必不可少的社交方式,如果在饭局上表现得毫无教养,那么许多人都会避而远之。
此外,在公共场合,孩子大声喧哗,家长平时要多留意,及时制止,以免打扰他人。因为当一个人经常扰乱正常的圈子秩序时,他就会变成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人。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重视细节,家长还应该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
就像上文书屋的母亲,在管理员提出安静的提示的时候,却反而强词夺理,发生争执,不顾孩子在场,满口脏话。
有时候,家长带孩子外出,遇到红绿灯时,会无视交通。直接带着孩子横穿马路,不顾危险,不顾旁人的目光,只为了一时的方便。
有的家长与人缺乏素质和教养的举动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不断去改变,提升自我素养,才能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4
我们总认为孩子还小,却不知道世界其实等不及他长大。教养是个大范围,可是可以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上培养。教养就是细节,来自于一餐一饭,来自于一言一行。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即使很平凡,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很多的赞美很尊重。而一个没教养的人,无论物质多么富足,如果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也必定让人憎恨厌恶。
教养实质是细节,一个有教养的人,也注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