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明珠之“锦溪镇”

作者: guowen春回大地 | 来源:发表于2020-06-03 21:51 被阅读0次
    锦溪旅游服务中心
    锦溪镇的石牌楼门

    在昆山西南边,有一个镇叫“锦溪镇”,被称为苏南明珠,也是一座拥有200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过去这座镇叫陈墓镇,相传宋隆兴元年,金兵入侵,孝宗携带家眷逃亡,南迁临安,因途中染疾而病死于此,便在五保湖中立水冢而葬。后孝宗把陈妃水冢加以修建,从此,无论湖中水涨或潮落,陈妃水冢始终神奇的影凸湖面之上。因此,为记住陈妃的故事,而取名为陈墓镇。到后来85年实行乡镇建造,才慢慢的把镇名改为“锦溪镇”。

    刚进锦溪镇,第一眼就会看到高高的一道石牌楼,两旁两墩石狮威武守卫。游客们脚踏青石板,一波一波,鱼贯而入。夹道两侧都是清清的湖水,湖面上,几只觅食的白羽海鸥,起起落落,飞来飞去。逗得水面荡漾起点点圆圆的涟漪,把绿茵茵的只有巴掌大的睡莲吵醒,起来跳漂亮的摇曳舞。

    湖中央架起一条古莲桥,看上有点像西湖的断桥,虽然说古莲桥没有动人的传说故事,但也是古镇里最有名的一座桥。由“出污泥而不染”的莲作伴,也增添了几分可人又清香的静美。桥里的梁柱皆成朱红色,保持明清初建本色;桥廊古典古香的幽长,条凳也随廊连体延伸,供游客休憩拍照和欣赏美景。

    古莲桥 莲池禅院 小桥流水

    顺石牌楼门往里走,就能看到一座莲池禅院,大门紧闭,都由两位凶巴巴的大神把守。听说,这是孝宗派人给陈妃超度亡灵建造的,虽然年代久远,但从外形上看,禅院保护得完好无损,可见孝宗还是个仁义明君。

    拐一个弯,翻越一座拱形桥,进入锦溪镇。一排排依水而建的砖木结构的商铺或民居,河道两边并肩林立。出行漫步,有凉亭和廊桥连接着每条街道,舟船也成了河荡街巷“穿针引线”的交通工具。这排成排只有两层阁楼高的建筑物,都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青瓦白墙,临水开门开窗,即通风,又能惬意的欣赏河道两岸的景物,实有“古宫闲地少,水巷古桥多。看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说到桥,锦溪镇有“三十六桥,七十二只窑”的美丽传说。所有的拱桥都建于明清,每座桥的名称和碑刻碑文都保存完整,清晰可见。特别是52米长、宽3.8米的“十眼长桥”,更富胜名。有九柱十孔,连接着锦溪镇的五保湖和淀山湖,但它热衷于静静的守望着湖中的陈妃水冢,与往来的天下游客共同感同身受地见证着历史。

    “十眼桥”侧面 “荇菉”溪商苑 陈墓邮局

    历年来,锦溪古镇都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集汇休闲地,比如“荇菉溪商苑”和“文昌阁”就傍水而建,除去顶柱,四壁都由一人高并雕刻着花纹的窗棂组成。推开窗,轻风徐徐,近听湖水潺潺,远观美景如画,鸟舟竞技般的飘逸,还伴着日月来相照;关上窗,一地烛光,谈笑有鸿儒,书画满桌筒溢,墨香四绕梁。仿佛能看到明清文人卫经和唐伯虎等,在阁楼里诵景见物所留下诗篇的身影。

    陈墓邮局更是历史悠久,保留着原始容貌,看着墙角骑车的邮递员铜像,一手扶着车把,踮着脚,另一只踏在脚踏上,做欲蹬状,像跨时空又接地气。侧身微笑着向后看,好像有人在身后喊他,让他捎走对远古的思念。

    而今天的锦溪古镇,保存着历史人文的风貌,诉说着经过的历史苍桑,但也为后人呈现着与时俱进,全新发展中不一样的明珠锦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南明珠之“锦溪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tp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