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

作者: 千山清的极简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07:53 被阅读0次

《伤寒论》

1 , 师云“伤寒是以人体正气为主,辩证论治”,请问何为“人体正气”?

人体正气,乃身心使然,合为势,此势强,则人体一切功用正常,无病。正气,易可理解为阳气,何为阳气? 师云:中医本质,不过阴阳,不过水火,阳气,有二部分组成,一为热能(火),一为津液(水),热能(火)与津液(水)合,即为阳气。地气入口,其谷物,经层层蒸化,其最高形式,为热能,其水饮,历层层加能,其最高形式,为津液,热能津液,一阴一阳,一水一火,强强联手,终成阳气,人活一口气,就是阳气。阳气一般为四态:

1 热多水多,热水平衡,阳气十足,此态最佳

2 热多水少,热多于水,水不涵热,邪热来袭

3 热少水多,水多于火,动能不足,阳行无力,寒淤堵至

4 热少水少,阳亏损,病四起。

老师明义“伤寒以人体正气为主”,学习伤寒,当抓此要点,人体一切功用,为阳气在发挥作用,传热散热,亦为阳气所为。抓阳气多与寡,阳行与不行,当得益匪浅,谨记。

2 师云“治伤寒,当理相火,开玄府,存津液”,请问为什么要理相火?开玄府?存津液?

“理相火,开玄府,存津液”,几个字,描述了玄府闭合后阳气之态,相火主生化,主热能,津液多寡,亦影响阳气状态。玄府闭,散热阳气之路阻,热不得出,久成郁热,如此时相火起,必加快生化,产更多热能,此无疑火上浇油,故,当理相火,安抚相火;热不得出,必另寻他路,而涌至其他五经,故,当开玄府,让热能从太阳而出;体内郁热起,火渐多过水,水不涵火,津液亏,故,当存津液,保津液。汗吐下法,当慎用。一句话概括伤寒论:太阳受邪了,玄府闭合了,阳气即热能津液状态乱了,基础病也出来捣乱了。

3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何为伤寒“六经传变”?

伤寒六经传变,首先要明白的,并非外来邪气病传,而是邪气致玄府闭合,体内热不得出,成郁热,郁热必另寻他路,想出去。一般情况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顺次而传,而实际情况是,那一经真气不足,郁热就会传至哪一经

相关文章

  • 伤寒论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本条为太阳病的脉证提纲。 太阳为六经藩篱,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因护于外,故外...

  • 伤寒客主加临

    本气加临 根据《破译“病机十九条”》《伤寒·温病·时行》《伤寒论》可得下表: 注: 1、风寒主表 《伤寒论·伤寒例...

  • 慢慢学习伤寒论《一》

    学习伤寒论之前,先了解一下伤寒论的来历,所以要从伤寒论的序开始学起,我每次读伤寒论的序感觉其实就是张仲景的血泪史啊...

  • 胡希恕

    伤寒论

  • 《说白伤寒论》学习笔记01:前言

    学习笔记01 (1)《伤寒论》原来叫《伤寒杂病论》,被分开了,一个叫《伤寒论》,另一个叫《杂病论》。但实际呢,伤寒...

  • 2020-10-07

    《伤寒论》中剂量: 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

  • 随笔(二八三)

    张仲景和《伤寒论》(一) 有人认为《伤寒论》只是论述人体感受寒邪而得的一种外感疾病,其实这是对《伤寒论》非常不了解...

  • 《伤寒论》第1条

    每日一诵 伤寒论第1条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刘渡舟注解: 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提纲,也是表病的...

  • 我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看法

    本文摘要自欧阳卫权之《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 初学《伤寒论》这,无一不从六经入其门径,精研《伤寒论》者,...

  • 伤寒论笔记:第5篇-桂枝汤方证和应用

    伤寒论学习笔记(2016/3/4) 恕我愚笨,细细读着伤寒论的原文,我是抛去了后世任何注家的理论,一切以伤寒论原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vm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