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个怪物,就是懒汉!
如上所述,人们痛恨懒惰!
晚上不愿睡,早上不愿起,恨不得把自己长在床上,出门能坐车绝对不走路,能使一份力绝不出两份......
这通常被称作懒,这样的人被送了一个很卡通的名字“懒虫”,
资深懒虫有一个恐怖的名字“懒癌”!

这些情况你有吗?
你自责过,我怎么这么懒,你痛苦过,为什么吗?
如果有请注意了,这其实不是你的错!
01 从遗传学角度看,基因在起作用
2011年9月5号《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上的一篇文章的实验结果显示,老鼠体内“蛋白激酶(AMPK)”和“淘气线粒体(Mischievous mitochondria)”的多少会影响老鼠的活力。
研究人员关闭老鼠骨骼肌内的蛋白激酶,老鼠在活动能力上就差了些,就变成了懒老鼠!
所以,同为哺乳动物的人类也同样会受这个遗传因素影响。所以说,如果从遗传基因上我们就缺少了“蛋白激酶”和“淘气基因”,那么我们成为懒人的几率就比较高了。
02 人类进化因素
不论是脑力思考还是体力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大脑的思考有时让人更疲惫,因为它的耗能占每天一个人耗能的20%。
人类是从与匮乏斗争的过程进化而来,所以肌体的本能就是减少能量消耗,本能的少付出体能和脑力,所以有了这种总是想尽办法,要偷懒放松,减少体能付出的本能反应。
03 心理和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生活空虚、缺乏人生目标的人,也容易懒惰,肌体缺少活力。
所以说,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也是人生的发动机。
生理因素:
肌体营养物质缺乏造成肌体的代谢迟缓,身体内部器官病变或功能下降,自己尚未警觉,但这些生理上的问题会使人易于疲劳,做事打不起精神。
就像3-5的小孩子,只要不饿不生病,除了睡觉时间他会一直在不知疲倦的动。因为他肌体代谢旺盛,能量充足,需要通过运动去消耗。
既然,人本身就会有陷于慵懒的进化因素和心理生理因素,那么如果生而懒惰不是你我的错,那懒于克服肌体所限,无志于养成勤奋上进习惯就一定是我们的错!
古已有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要想获得时代的“苟且红利”唯有勤奋勤奋再勤奋!
再无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