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停电。天气又闷热的厉害,大家边都被赶出了家门乘凉。可我却很惬意,并不觉的有什么不好。点起了蜡烛,拿起了平时没有‘时间’看的书,挑灯夜读了起来。享受曾经美好的记忆。
读书最喜欢在烛光下,那是一种很温馨浪漫的气氛。烛光摇曳,虽然只能照亮巴掌大的一片天地。但那已经足够了,因为光明就在眼前,看着四周黑蒙蒙的,仿佛天下皆醉我独醒,天下皆黑,我独明。
一种使命感涌上心头,还伴随着些许的窃喜、和丝丝的成就感。那种感觉真是奇妙,单不说好书在手,就光说烛下读书的感觉,就让我留恋与沉迷了。
要说起读书来,古人也最喜欢与烛光为伴,不必说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等待,也不必说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期盼,就说那凿壁取光的典故吧,就是那么令人感动。
也许是一只蜡烛,也许是如豆的一盏油灯的光亮,也许是映雪囊萤的微光,也许是在庙宇里长明的灯。但无论是哪种光,一样照亮的是那颗读书求知的心,一样让人难忘的是灯下孜孜不倦的身影。
写到这里,我不仅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件趣事。那时农村还没有电。我们最大的愿望,也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到什么时候实现,谁也说不清。
有时侯晚上写作业,母亲总是给我点亮煤油灯。那时也很少点蜡烛,因为蜡烛也是很贵的,只有在过年过节是才亮堂堂的点上。虽然那时作业没有这么多,但是白天放学后要干活,所以总是写到很晚。
母亲做在一边做针线活陪伴着,写着写着,瞌睡上来了,头刚往下一低。就听吱的一声,灯光下伴随着一丝烟飘过,那种特殊的毛发烧焦的气味就钻入鼻中。
原来我的头发被烧焦了一片。用手摸摸,还好,只是鬓角的部分,否则第二天怎么上学去呢。可到了学校,还有很多同学笑话呢!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回,有是困的厉害,烧了头发也不知道。都是到了学校,同学笑时才觉察。
后来,母亲买了带玻璃罩的灯,头发就不会被烧焦了。再后来,就有了电灯。但留在我记忆里的还是那盏如豆的煤油灯!
现在各式各样的灯应有尽有,夜晚城市成了不夜城,乡村也变的一片通明,大街小巷也大都装了路灯,但总觉的少了点什么?
大家都忙什么呢?在灯光闪烁摇曳的舞厅,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前,在诱人的手机里网络世界里,吸引着许多的人们。同样是光亮,照亮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果能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回到古人凿壁求光的小屋的话,我不知能你能作何感想!也许,他会告诉你,好好读书吧,趁着有光照亮!你会记住这句话吗?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摒烛之亮。”但无论是何时发奋学习,都要有光与你相伴。有光读书且要读,莫待无光空惆怅!
读书与光是人生结伴而行的好朋友,书中不仅有黄金屋,不仅有颜如玉。更有那比金子还贵重的光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