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午马老哥 午马茶语
前段时间,跟一位从事防盗门销售工作的老总吃饭,闲聊间,问她今年的工程做得怎样。谁知,这位老总唏嘘不已,细问,才得知前年、去年的工程账款开发商不但没结清,有两家今年反而跑了路。
昨日,在店里,一位做园林绿化工程的老板过来喝茶,问他今年工地在哪?他说,今后不再干工程了,原因是5年前在烟台地区做的120万的工程,按照合同,余款36万三年前就应该结清,至今,地方政府以各种理由为借口,迟迟不兑现付款。
我不明白,改革开放30年,为何社会变得越来越不讲诚信?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那时候,生活很贫穷,但是,社会风气非常良好,人与人之间都非常真诚。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我们农村有种交易叫做“赊小鸡”。
七八岁的时候,对一些事情有了很深的记忆。记得每年开春,柳絮飘落的季节,都会有人来村里赊小鸡。一进村子,他们便拉开嗓门就像唱歌一样喊:“赊~~小~~鸡~~来,赊~~小~~鸡~~来”。
“赊小鸡”,就是孵化场安排一些人骑着自行车,载上三到五层的箩筐,箩筐里满是刚孵化出的小鸡苗,走街串巷,春天把小鸡赊给农家,用本子记好账,到秋天的时候再来结账。
每当听到“赊小鸡”的喊声,村里的女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围拢到赊小鸡的人周围。谈好了价格,女人们便开始挑选小鸡。小鸡长着黄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小嘴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非常可爱。
每年,娘都会赊上20只左右的小鸡来饲养。为的是小鸡长大后下蛋,娘就可以用鸡蛋换布票给我们姐弟三人年前各自做上一身衣服,或者是卖了鸡蛋积攒着钱给我们买书本,以及换些针线补贴家庭用。
我最愿意跟着娘挑选小鸡了。挑小鸡的时候,娘总是从箩筐里选那些蹦蹦跳跳厉害的,再就是看小鸡的鸡冠和翅膀。娘说:那些能蹦跳、叫的厉害的都是健康的,好养活;鸡冠小的多数是母鸡;长翅膀早的说明长得快。
小鸡赊回家,还太小,害怕被黄鼠狼或者是家猫吃掉,所以不敢散养,娘就找来筐子把它们放进去,筐子底下垫上碎草或者是破布等。白天,娘就把小鸡放在屋檐下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晚上天冷,再把盛小鸡的筐子搬到房子里。
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娘总是将小米蒸熟了再喂小鸡,一个星期后,小米用开水泡过之后就可以喂了。再往后,就在小米里加上一些剁碎的菜叶子。小鸡在筐子里养到一个月左右,就撒到院子里散养了。
在北屋窗前,爹早已垒好了鸡窝,鸡窝一般是两层,上面住着鸡,下面积攒着鸡粪便,将来当做肥料用来喂养蔬菜。开始散养后,晚上,就把小鸡抓到鸡窝里,过一段时间之后,到了傍晚,小鸡就会自己跳进到窝里去。鸡窝设有一个小门,晚上必须把门关上,要不然鸡就会被黄鼠狼拖走吃掉。
虽说是每年都会赊20只左右的小鸡,但最终成活下来的也就是七八只,多数是患病之后死掉了。记得有一年,有一只小鸡很可能是被老鼠咬伤了腿,娘就让我赶紧去村东面的潍河大堤上割了些接骨草回来,娘把接骨草和窝窝头嚼碎了喂那只断了腿的小鸡,连续几天之后,小鸡渐渐地就完全康复了。
秋天,小鸡渐渐长大,有的开始下蛋了。小鸡下的第一个蛋,娘就让我拿到锅底下,在鸡蛋的一头抹上点锅底灰,这样放在筐子里好辨认。过一段时间之后,娘就会把抹着锅灰的鸡蛋找出来,煮熟了给我们吃。娘说:吃了鸡的第一个蛋,脑子好,学习好。
到了这时候,当初赊小鸡的那个人,就会拿着那个记账本来村里挨家挨户收钱了。乡亲们虽然没有太高的文化,但是做人却诚诚实实,说话算数,谁也没有赖账的,都是痛痛快快付上钱。
弹指间,四十年过去了,“赊小鸡”的交易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回想起那充满诚心实意的淳朴民风,依然感到温暖心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