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每日1000字
读《简读中国史》37|为什么秦之后不停地治乱循环(上)

读《简读中国史》37|为什么秦之后不停地治乱循环(上)

作者: 叮_咚 | 来源:发表于2022-09-09 23:50 被阅读0次
    第二十六章 为什么秦之后不停地治乱循环(上)

    秦以后不停地王朝兴废,人们有很多解释。作者先是有理有据地反驳了这些解释,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那么,到底有哪些解释呢?

    第一种解释,是中国传统史书上的说法,将此归因于人类的意志力,或者说是皇帝的素质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黄炎培定律”——

    历代开国皇帝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强人、雄主,很厉害,所以制定了很好的制度,解决了很多问题。然而后来的皇帝都生于深宫之中,养尊处优,越来越软弱,越来越昏聩,终于亡国。

    然而,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很多统治者也是长于深宫之中、养尊处优的呀,可人家并没有中国这种频繁的改朝换代呀。

    第二种解释,是气候原因——

    中国历代王朝衰亡,往往是因为遇到了像“小冰河期”之类的气候灾变。民不聊生了,只能起来造反。当草原雪灾严重、牲畜大量死亡的时候,游牧民族策马南下抢掠,抢得顺手了,顺便就推翻了中原王朝。

    然而,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可是,东西方的盛衰却并不同步。比如,中国两汉之际大乱时,西方却正值繁荣的“罗马和平”。全球性的小冰河期无法解释这些相反的事实。中国历史上一二百年就有一次大乱,难道唯独中国历史上每隔一两百年就出现一次小冰河期吗?

    可见,这个解释实际上也是讲不通的。

    第三种解释,是周期性的“土地兼并”惹的祸——

    每个王朝建立之初,因为农民战争消灭了大量地主,所以土地平均分配了,农民生活好过了点。但是每到王朝中后期,因为贫富分化,又会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大部分土地都被少数地主占去了,所以贫民只能给地主做佃户。而恶霸地主,比如周扒皮、黄世仁这类,又把农民压迫得走投无路,农民们只好起义。等到农民战争结束后,土地又一次相对平均,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周期循环。

    起初,我觉得这个解释是比较贴合实际的,然而,我错了。

    作者反驳的理由是这样的——“近些年历史研究已经梳理出大量新数据,比较充分地证明,传统时代的中国和同时代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存在严重的土地分配不均问题。”

    秦晖先生一直在进行农民学研究,他对关中地区积累的大量地册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关中无地主”。也就是说,自从隋唐以后,关中几乎就成了一个自耕农的世界,土地极为分散,地主非常少,大部分土地掌握在自耕农手中,不论是王朝初期,还是王朝后期,基本都是这样。

    秦晖先生总结说,其实过去的中国,自耕农一直占很大的比重,而且历史上中国土地分配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其实一直是比较公平的,大部分国家比古代中国土地更集中。

    这一观点在近年来基本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比如官方权威的《中国近代通史》,对清代就是这样看的。这套书中讲到,在整个清代存在“土地兼并”与“土地分散”两个同时发生的过程,一方面当然有人因为致富多买土地,由农民上升为地主。但同时,富人也不断分家,由大地主变成小地主再到自耕农,也就是所谓的“富不过三代”。所以清代初期、中期和后期,土地集中的程度是差不多的,“地主阶级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的趋势并不存在。

    既然,并不存在周期性的“土地兼并”现象,那就更不能让人家背“秦之后不停治乱循环”的锅咯。

    此外,作者又领着我们单纯从分析农民起义现象本身入手,驳斥了“地主和失地农民的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说法。

    比如明代后期,北方基本上是以自耕民为主,南方则是佃户居多,南方的大地主基本把土地租给佃户去种。那么按理在明末,应该是南方阶级矛盾更激烈,农民起义更多,然而事实恰好相反。

    而且,在历史记载中找不到佃户以起义的方式反抗地主的证据,却很容易发现农民起义反抗政府的材料。

    比如四大名著《水浒传》,可谓是描写农民起义最著名的作品,可是书中没有任何反映地主和佃户的矛盾的内容。

    相反,用秦晖先生的话来说,《水浒传》讲的就是一帮庄主(也就是地主)带领庄客(也就是佃户)来造官家(也就是政府)的反的故事。

    《水浒传》中大地主晁盖的第一个大的举动,就是劫取“官家”的生辰纲。而生辰纲这个东西,代表的并不是地主对佃户的压迫,而是国家对民众的横征暴敛。

    既然,上述几种解释都行不通,那么,导致秦之后不停地治乱循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简读中国史》37|为什么秦之后不停地治乱循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ag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