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画画,原名刘树勇。今年已56岁。
他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我们知道他不是因为他的媒介批评的课程,而是因为他的画。
署名为老树画画的中国风小品画,颇受出版社的喜爱。不仅《读者》、《视野》等大众流行书摘杂志喜爱刊登。连老舍、周作人等等现当代名家名作再版时,也喜欢用他的画作为书中插画。
因为恬淡、孤寂、幽默的画风,颇有民国文人范。当然,老树自称不配文人。一个只喜欢一个人在地下室孤独作画的老头,却在俗世走红。
读他的自传性散文《老树作品的背后》,如冬日暖房里的一杯清茶,喜从悲来,迫有感悟。
他独创的水墨小品,配上题记诗文,常引起我的共鸣。
1.典型符号
一名男子。画面常常出现的是一名长衫男子。经常一个人呆着,或在河边站着、或在树上躺着、或在花丛睡着,有时候也在天上飞着,也有顽皮的时候拿着一把枪想把一个人干掉。偶尔也和一位朋友泛舟莲花湖畔上喝酒.
这名长衫男子无五官,无所谓表情。因为老树说越具体越有局限性。
一首歪诗。幽默、自嘲,不成体统又独树一帜的书法,看着真有味道。这是老树画画的作品广为传播的核心原因吧。因为中国人的观看经验中充满了阅读的习惯和期待,文字在画面自然而然起了两个作用:一是构成情境,与画面融为一体,作为画面的解说,创作阅读的氛围;二是文字的书写成为整体视觉一部分,填补画面,制造均衡感。
路过一个小巷,
花儿开成那样。
呆呆看了半天,心中十分悲伤。
一些景物。画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几棵墨竹、一间茅屋、一树红花、一池残荷、一个秋千、一只懒猫。他的画面随性,都是与本人相关,真性情,有烟火气。
做了一夜梦,
一事在心头:
你说旷野上,
麦子熟没熟?
2.画画和老树的人生关系
大学时期,老树所有时间都在画画。毕业后,之所以选择大学教书的职业,是为了有时间画画。在天津工作的那两年,工资都花在火车票上。一有时间,他就坐火车到北京看展览,痴迷成狂。
后来,结婚生孩,生活一下子具体起来,柴米油盐打败了诗和远方。为了生计,老树给给杂志画插画赚外快。算算时间,居然有20年不画国画。45岁前,他认为在画画这件事上,“基本上是彻底废掉了”。
直到45岁,人入中年。
他父亲被确诊出胃癌,住进了医院。
他心情烦乱,什么也做不了,吃不下,睡不着,就找去过去的笔画画了几张画,权当消遣解闷。
也不知道画些什么,就试着用笔墨去画白己过去学的那些单线的小说描图。结果一画又找回当年那种着迷的感觉了。一发不可收恰,天天晚上一画就到天亮。
过去的局促没有了,关于怎样画画的繁杂规矩也都一时记不起来了。什么用墨,什么造型也不讲究了。反而放松自如。
享受到画画的快乐。这是老树重新画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
20年里做这做那,似乎跟绘画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绘画最终要表现的是绘画者人生经验的丰富性。
说白了,就是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陆游谈作诗的理法时说过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作诗也好,画画也罢,它只是一个显现与表达的介质,它本身是没有多少内涵和深度的,是一个人的眼界、阅历、人生境界赋予它真正的内涵。
给我们的启发时: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画家。画画之外,要多看看看杂书,吃杂食。东看西看,南思北想,忽然有一天再来画画。
也不要学别人,一学就死。
画画也好,写作也好,只要诚实贴着自己就行。一个人的画解决的是他自己的问题,笔墨是个内心的事情。重要的是画家心中有没有话要说。
3.老树的人生观:人活着的唯一原因,不就是你生下来了吗?
他说:
画画有时候就想一个人呆着。
“我叫老树画画,有多少万粉丝,有很多人知道我,我就存在了?正好相反,我发现我快没了,快被淹没了”。
通过他人对你的认识,对你的肢解,然后确认你的存在,这一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观点。我们很多焦虑都来源于这个。我本来已经活着,却要让别人证明我活着,多可悲。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永远是渺小的,而人群可以淹没一切。
广告是干什么,广告的本质是什么?广告的本质是制造自卑感。这东西你有吗?你没有吧?掏钱吧!
冯友兰先生在哲学史里说过一句话“中国哲学不是让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使一个人成为人”。我们一个人自身的完满性,自身的独特性,这个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强大。
画画干什么?成就?别人怎么看……根本不重要。
我天天在屋里猫着,尽量都不见人。我有个地下室,好多画都是在地下室里画出来的,地下室没有信号。
(图片来源:老树画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