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门战地风情(三):莒光楼

金门战地风情(三):莒光楼

作者: 湖山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16:20 被阅读19次

    ——台湾纪行之十八

    ○   湖   山

    莒光楼是金门的地标性建筑,位于金城镇西南,下临莒光湖,背靠丰莲山。这是一幢仿古代麒麟阁的三层建筑,外观雄伟,气宇不凡,碧瓦红柱,画栋飞檐,它虽然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但在设计风格上,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一脉相承,又恰到好处地融入了闽南建筑的元素。楼前安放了两尊古炮,一尊是明末郑成功所用的铜铸礼炮,另一尊是清乾隆年间锌铸的战炮,这两尊古炮,并不是一种点缀,它既有特定的寓意,又表明了主体建筑的与战争有关。

    莒光楼前的古炮

    莒光楼建于1953年,它的建筑设计理念,深受特定政治背景的影响。主持营建莒光楼的,就是当时的金门防卫司令胡琏,解放军登陆金门的失利,似乎成了国民党的一剂强心针,虽然整个大陆都丢了,但胡琏却需要这样一个建筑为自己树碑扬名。他将这个建筑命名为“莒光楼”,完全迎合了蒋介石“勿忘在莒”、“光复大陆”的思想。

    “勿忘在莒”四个字,是蒋介石1952年来金门视察时,为当地守军题写的。这个典故出自《吕氏春秋》,说的是战国后期的燕国出兵齐国,攻占了齐国70余城,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个城池,齐国大将田单用火牛阵,一举反败为胜,击退燕军,收复国土。偏安一隅的蒋介石,借用这个典故,鼓励国军卧薪尝胆,反攻大陆。于是,莒光楼又成了“勿忘在莒”的精神象征。

    莒光楼三楼展厅

    胡琏的青天白日勋章

    两岸对峙时期,莒光楼的功能是纪念和表彰,政治色彩十分鲜明。两岸“三通”后,莒光楼对外开放,其政治色彩逐渐淡化,使用功能开始转型。走进莒光楼,一楼有一个放映厅,通过多媒体视频,介绍金门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规划。二楼通过图文资料,介绍金门的民俗,以及城隍祭祀文化。三楼展示了一些战争年代的文物和勋章,为了能让大多数人接受。文字简介的措词比较中性,没有了贬低和攻击性的言辞。

    莒光楼曾经是金门最高的建筑,登临顶楼,可以一览后浦全景,观浯江海潮,远眺可以看到厦门的高楼大厦。据说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来到金门,都会登上莒光楼,用高倍望远镜眺望祖国大陆,眺望他们失去的江山,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他们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眺望,望了五十多年,终究也未能回到大陆。“勿忘在莒”的典故,已经成了不可复制的历史。


    莒光楼前的红色电话亭

    现在的莒光楼,已经成为金门著名的观光景点,大凡来金门旅游的人,都会来莒光楼。于是,莒光楼又增加了一些旅游元素,最有特色的就是楼前的电话亭。电话亭设计一间小木屋,人字形的厝屋顶,下面由四只高脚支撑,电话亭外观通体红色,用白色的线条镶嵌出“金门”的字样,别具一格的造型,红白相间的搭配,既小巧玲珑,又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深受年青游客的喜爱。许多人在这里拨打电话,在电话亭前拍照留念,把它当作莒光楼的标志物。

    一座莒光楼,是一段浓缩了的历史,见证了战争与和平变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门战地风情(三):莒光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ed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