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早接到三弟电话,电话里简短聊了一下工作上的事,另外就是我妈和弟媳又闹矛盾了,而且这次比以上更严重,像是我妈对情绪压抑的一次爆发。
自古婆媳关系就是一部战争史书,婆媳之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国的婆媳关系在当代进货后不再是以前的家长制关系,受父为子纲、君为臣纲等约束,再说儿媳妇过门后就得守男方家规矩,儿媳的地位也很低微和卑贱。时事变迁,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固守老思想在现在肯定是吃不开,更多的是相互尊重,互敬互爱。
我妈今年也有60了,一个地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不会写字,但跟着当老师的我爸,倒也认识不少字,没有太多心眼,没有文化但也懂些大道理,特别在乖儿子和儿媳的关系上也懂得退让。自从我爸走后,我妈精神上少了一个支柱,应该说全家失去了一根支柱,精神也没以前好了,也不太会记事了,另外老人家也到60了,人也老了,记忆力和各方面都不如以前,大哥家两个孩子也是我爸妈一手带大的,现在也很健康。
弟媳妇,虽说是江西本地人,但也不是一个村的,相隔车程也要3-4个小时,生活习性上也有些不相同,和三弟学校恋爱7年,第8年才结婚,也算是8年抗战胜利,虽说8后后才结婚,但从一开始谈恋爱就已经是一家人了,大家相片也和谐,和三弟一样有些长不大,性格也大大咧咧,但有一点就是有点洁癖。
我妈对儿媳妇就像自己的亲闺女,弟媳妇对我妈也还不错,过年过节都会给我妈带东西。自从去年开始,三弟家添了男宝宝,何家一大喜事,我妈也从老家跑到上海给三弟照顾孩子,矛盾也从此开始了。一切的问题根源因为孩子,目标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怎么可能和谐呢,一个是农村带孩子的经验主义,一个是书本和朋友、同事圈的书本和听来主义,按道理说经验主义占优势,至少两个侄子是成功的案例啊,毕竟奶奶不是妈妈,也要尊重儿媳妇的想法。
从农村老家到上海,让一个在农村住习惯了的老人,和一个有点洁癖的年轻人,怎么会没有矛盾?妈也在慢慢适应和改变,家里三兄弟也没有女儿,我妈也就打电话给我勤快一点,和我吐吐口水,也不能和老家亲戚说,家丑也不能外扬,也谈上家丑,只因爱面子,自家的媳妇说多了,外人也会挑事。我也是不听多说少,说完了心也就宽了,也会适时的认可一些做法和宽慰她老人家。毕竟现在不同往日,生活的环境也不能和以前比,得适应当下。
弟媳妇有时也会微信简单沟通一下,也只是从侧面去沟通一些问题,护犊子第一次当妈妈也能理解,再加上小孩体质本身也不是很好,经常感冒咳嗽。现在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会让人焦虑,可能自己没到那个时候大家说话站着都腰疼,等自己遇到的时候可未必了。
反过来想一个问题,也只有局外人能看明白一切。按理说老人家从老家到上海大城市,除了在房间里带孩子,下班之前白天是一个连说话的人都没有,还有给孩子把屎把尿,实属不易。作老人也需考虑年轻人在城市里面临的压力,和带孩子给人造成的精神压力。如果大家都能彼此体谅,相互谅解,说话沟通方式都不再那么让人感觉不舒服,那也就一片和谐了,就没有想想聊了给孩子健康,更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而不是一个天天吵吵闹闹,负能量爆棚的家,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人生苦短,何必太在意,在家里不必太较真,一旦较真就不会安宁。自己从小就生活在争吵中,深知家庭环境对孩子后天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也苦了老三,夹在中间当夹心饼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