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1]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2]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3]益:增加。
宋·朱熹:“圣人之恶党恶而害民也如此。然师严而友亲,故己绝之,而犹使门人正之,又见其爱人之无己也。”
明·张居正:“夫人之为恶,若党与不众,则其为害犹小,惟夫身据权要,而人又从而附丽之,则其虐焰滋甚,不可扑灭。故圣人于党恶之人,拒绝之严如此。”
【译文】
季氏比周公富裕,而冉求还为他搜刮积聚更多的财富。孔子说:“这不是我的学生。学生们,你们大张旗鼓地攻击他好了。”
【解读】
冉求当时正担任季氏的家臣,他替季氏征收田赋,搜刮百姓,以积聚更多的财富。所以,孔子特别生气,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共同声讨冉求。当今社会,面对屡次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不义小人,我们要予以反对,积极回击,共同创建一个正义公平的社会环境,杜绝一切危害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宋·程颢、程颐:“参也竟以鲁得之。”
明·张居正:“愚与鲁者,必须充之以学问。辟者,必须本之以忠信。喭者,必须文之以礼乐,然后可进于圣人之道。不然,亦卒偏而不得其中矣,可不知所自励哉。”
【译文】
高柴愚昧,曾参笨拙,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解读】
孔子在本章中指出了这四位弟子的缺点,认为他们各有不足,应该加以改正。可见孔子对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十分了解,这也是他能够因材施教的基础前提。
子曰:“回也其庶[1]乎,屡空[2]。赐不受命,而货殖[3]焉,亿[4]则屡中。”
【注释】
[1]庶: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
[2]空:贫困、匮乏。
[3]货殖:做买卖。
[4]亿:同“臆”,猜测,估计。
宋·程颢、程颐:“子贡之货殖,非若后人之丰财,但此心未忘耳。然此亦子贡少时事,至闻性与天道,则不为此矣。”
宋·朱熹:“不以贫窭动心而求富,故屡至于空匮也。言其近道,又能安贫也。言子贡不如颜子之安贫乐道,然其才识之明,亦能料事而多中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但常常是家里困顿。端木赐不安天命,去投机经商,猜测行情常常中的。”
【解读】
像子贡这样既在学问上取得成就,又在商贸中获取家财万贯,是千千万万读书人最理想的生活目标。可文人清贫淡泊,家境不佳,却是自古如此。无论贫富,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生活在贫穷中,能够拥有坦然的心态,安贫乐道;生活在富足中,能够有仁者之爱,兼济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