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被葡萄架掩映下的大舞台,舞台地上没有支架,就是用维吾尔特有的花地毯铺就而成,看上去既简易又美观,尤其葡萄架下的硕硕果实,给舞台更增添了别样的特色,让人赏心悦目,馋言欲滴。
那一座座绚丽多姿的葡萄架,有的像孔雀开屏,翠扇临风;有的像是皇妃头上缀满宝石、珍珠穗的凤冠。
葡萄架上的绿叶,更是一片挨一片,密密层层一阵风吹来,叶儿摇曳着,就像? 绿海中一层层波浪。铺满了整个葡萄架,猛一看就像一个绿色的小房子。
几十棵葡萄秧像十几条长蛇盘曲在架上。从外面看,一层层的葡萄叶把整个架子盖得严严实实,浓密的叶子绿的仿佛要流油似的。被丝丝微风吹的微微蠕动。什么也看不见。钻到架下看,一串串像珍珠玛瑙似的小葡萄挂满了支架。
站在葡萄架下,好像走进了翡翠的世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一架架葡萄,像一层层低垂的绿云,绿得使人心醉。
葡萄架下,五光十色,紫葡萄、白葡萄、绿葡萄……宛如一串串耀眼的明珠。让人心情大好!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步行,同学们个个早就是舌干口燥了,猛一来到这美丽的葡萄架下,个个顿时神清气爽!心醉神迷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只见葡萄架下摆满了各种吃的,有烤包子,烤羊肉串、抓饭,馕及葡萄、香蕉,哈密瓜等各类水果应有尽有,直看的同学们馋言欲滴。
这时只见一个年纪稍大的老乡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我们说: "贵校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来我校联欢慰问演出。由于现在已临近中午,所以我们决定大家就先用餐,吃些水果。休息一下下午三点我们才正式开始演出,好不好?""好!"同学们响亮的回答着,然后在老乡们的带领下,迫不及待的向吃的方向走去。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 童年的记忆,天山脚下的新疆姑娘(完结篇)看着摆放在长条桌上的各类食物及水果,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的上前去拿吃,就连一向斯文的老师们在如此丰富的美食水果面前。也毫不示弱,个个满脸笑容的和同学们一起大嚼特嚼。看上去简直没了为人师表的样子。真应了猪八戒说的一句话"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所以,就目前这局面,真的不该有斯文的样子。雪莲也不例外,吃的更是起劲!
说道吃,不得不说点题外话,也就是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
维吾尔族祖先是以肉、乳为主。九世纪下半叶以后,维吾尔族被赶出蒙古北部高原,他们经河西走廊迁徙到今天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此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从原来的以肉、乳为主转变为以谷物为主、以肉为辅。对维吾尔族来说,更大的社会变动是宗教上的变化。很久以前沿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向东发展的摩尼教和佛教势力,到十三世纪为止,在同伊斯兰教徒进行的宗教战争中均失败。于是,这一地区彻底变成了伊斯兰教的社会。维吾尔族全族改信伊斯兰教,其饮食文化也加入到伊斯兰教饮食圈子中去了。反映在维吾尔人今天的日常饮食中的饮食文化,不仅包括该民族作为土耳其民族的一支从上古游牧时代留传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和维吾尔族改信伊斯兰教后形成的饮食文化,而且还包括该民族同周围其它民族和地区的交流中产生的多彩的饮食文化。这种多彩的饮食文化与居住在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是十分相称的。因为这一地区曾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路线,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一地区也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汇点。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嘎巴布”)。从西亚各地到乌鲁木齐的街头都能见到这种食品。羊肉串看上去像是来自西方,但实际上是土耳其民族固有的食品。与羊肉串不同,谷类、粉食类食品中的用小麦粉和杂谷粉烤制的饼状的馕,可以看作是从西方传入维吾尔族的饮食中近东类型的饮食文化。
面类食品中的拉面已普及到维吾尔族的千家万户中,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像纺线一样把面条依次拉长放入锅中;另一种是用两手将一根面条加倍式地反复重叠拉长的方法。这些拉面可以看作是起源于汉族的拉面文化。
雪莲边吃边想:‘’这么丰富的美味佳肴,这么给力的诱人瓜果’,我如果唱的不好,怎对得起父老乡亲们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