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听完李笑来老师的分享,感慨颇多,回想自己一直以来的阅读历程,简直可以用暴殄天物来形容。那么,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不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我们信奉一句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们会为了一件事而努力,而坚持。反过来想想,如果你掌握了解决这件事的正确方法,如果你真心乐意去做这件事,还用得着坚持吗?坚持、努力这些词在某种程度上就反应了动机上的不情愿。把这条理论运用到阅读,读书之前,为这次行动赋予一个意义。
如果不懂方法,读书就是浪费时间读书的历程往往很漫长,一般来说,最初的阅读都是漫无目的的,“饥不择食”,读的书很杂。有一个弊端在于可能过眼就忘,产生实际效益的知识很少。但是这一步是不可缺失的,原因在于它可以为我们之后的进化做好铺垫。
“饥不择食”的阅读有三大好处:首先可以通过漫无目的的阅读来找到自己的需求点,其次可能得到一些意外的好运,比如在读一本小说的时候也可能获得一些在其他书籍中得不到的知识。第三,可以积攒足够的历程,为之后阅读能力的提升打基础。
在这一阶段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选择书籍,甚至没有意识来做这件事。但是随着不断的积累,开始对阅读的书籍慢慢挑剔,开始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籍。
如果不懂方法,读书就是浪费时间选择书籍也很简单,只要基于两个基本价值观就可以了。首先,要认清现实并思考未来,或许你喜欢读科幻,喜欢读小说,但是这些虚构类的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改善生活并没有太大作用。其次,阅读那些具有繁殖能力的书籍,通过这一类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需要的。
当我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特别喜欢向别人索要书单。但是别人的总是别人的,或许并不适合你。其次,向别人索要书单,会使自己挑书的能力逐步退化至零。如果连挑书都不会,还谈什么成长?
除了这几条基本的原则,随着自己挑书经验的增长,也会逐步产生自己的私人定制,比如会特别注意出版社、作者等等。
如果不懂方法,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当我们的阅读水平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开始不满足于仅仅从出版的通俗读物中获取知识,因为从专业知识到通俗解读的转换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这个时候会更倾向于直接阅读学术文献,原因很简单——效率高。除了这个原因,阅读学术文献还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知道,那些作者在写学术文献的时候可不会管一个普通人能不能读懂他的文章,他只要把论证论据描述清楚就可以了,所以这对读者的理解能力有着非常大的挑战。
如果不懂方法,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如果学术文献也不能满足自身的要求了,那么可以尝试检所阅读或者主题阅读。这就好像大学毕业的毕业论文,首先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论题,接下来围绕这个论题来搜索相关的资料解答证明它。这就是主题阅读的精髓,那就是有目的的阅读,也就是主动阅读。
如果不懂方法,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当你的阅读水平再次的提升,可能会产生返璞归真的感受。这个时候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主题阅读了,而是又回到了什么都看的境界,这不是代表退化了,而是开始更加关注真实的世界,因为真实的世界是很难在常规的文献材料中看到的。
总体来说,阅读的路径就是从泛到精再到泛的过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阅读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改变生活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习得新的技能。那怎么做才能习得新技能呢?有三个方面的技巧可供参考。
首先,一本书,只要必要,即便是读不懂,也要读完。
绝大多数的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比如一本书,可能第五章的知识会更好的解释第一章的知识,第十章的知识会更好的解读第二章,而并非一章接一章的规律。更有甚者,可能这本书的疑惑在另外一本书中得到了解答,我们所说的恍然大悟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不懂方法,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其次,阅读到最后,肯定是要应用的。在读一篇文章或者一句话的时候,问自己一句话:“这个道理我还能用到什么地方?”如果不能带入实际场景,最终也不过是翻了几页纸而已。
第三,阅读还有一个极大的作用就是社交。比如我们常用的豆瓣,会有非常多优秀的书评和影评。我们自己在阅读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部影片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遗漏,无论知识还是思考。而他人的评论可能会我们有警醒。
阅读,我们过多的在追求快速,实则忽略了最核心的理解力。深入理解本身就是很耗时费力的事情,因此理解力肯定是建立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之上,而且是刻意认真地积累,没有其他的办法。而这其中有一个有效的技巧就是写作,写作是一个“把知识教给别人”的过程,本身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写作目的通常都是具体的,更有利于检索阅读的实现。
总的来说,一个人的总价值大致等于他有效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时间长度乘以被解决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
所以,接下来,去阅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