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拆晨读】包括以下两部分:
“知识输出”——我当下的知识体系中,对晨读内容的理解。
“倒逼输入”——只有模糊印象,没法清楚说明逻辑,需要之后查阅补充的内容
知识输出
1、这就是水
这就是走。什么是走?我看过的最直观的答案是:把后面那只脚,放在前面。
这大概,只有刚学步的婴孩才会思考的问题吧。而其实,就在今天,我一直思考这个走路的行为。
今天安排了架子鼓的第二堂课,老师让我们先练一只手的动作,当肌肉习惯了动作,就加入另一只手,然后加入脚,最后手脚并用,打出自己想要的节拍。
突然发现,这练鼓,不正是像我们走路吗?
我们学步时,思考着如何站稳和出脚,走得多了肌肉习惯了,走路变得自如,到后来成了一种自动行为。这时它不再需要占用我们的意识,我们可以边走边做其他东西。
简单如走路,也能思考出对己有用的东西。我们常常对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失去关注,正如当地人不理解游客为何对这个城市饶有兴致,其实是我们丢失了,对最简单事物的思考。
2、主动赋予意义
路边你看到一个乞丐,腿残衣服脏,怪可怜的。刚好口袋里有两个硬币,就顺手拿出来放在他的碗里。刚走出几步,却听到背后传来一句“这么少”。
你问我会怎么办?当然是果断怒了啊。但,是不是,还可以有其他的反应?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的文章提出,要把我们接触到的人当成老师。我们一路走来,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触动我们的思考,最终形成现在的我们。同样的,上面的例子里,在你行动之前,是否也能问一句:“他能教会我什么呢?”
3、不拿眼前赌未来
未来的你,真的会比你更有能力、时间更多、有更多资源、且更能自控、更能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吗?
《自控力》中大量实验证明,人们会过度期望未来的自己做得更好,同时也证明了这样的人在未来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倒逼输入
1、思维定势
决定一个人的不是环境,而是这个人对环境的想法。多亏《自卑与超越》一书,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并不断思考与期待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