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省与观心
以客观平等第三者旁观者(觉照)的心态来仔细分析观察身囗意想行识的往昔的过错形成的某一种偏差的惯性和心念行为。并加以修正,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反省。如吝啬我慢贪心及害心。
观心是四念处的想念处和心念处观看它们的生起灭去观宅们的无常生灭和无我不是我的不是我的特质。

二
尽力减少分别心。世间上各种各样的人。心态,情绪,言行心念都有无明在后面,平等心对待不起反应当下观为无常性空生灭法因缘生法,缘起性空无必要评价分别判断以其性皆生灭无常性空故。如此不生烦恼不起嗔恨不取不舍。也不记忆最好忘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对自身内心生起的一切也应如此。总不离于截断两头。如此才能达至无忧无虑。关健即是应无所住。也是培养中舍心。因行舍智便可能契入涅槃。然前提是熏习正见正念正知和正面的心行,不断观心舍弃断离执著与不善之言行心念。令心安定无悔。所以持戒重要能使心安定不起波动然后可入正定。戒是定慧的基础。

三)对师长感恩虔敬’敬爱但不畏惧。应该畏惧的是因果业力尽力避免造作不善业。身口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四如理作意。即遵守世间的正面积极的行为准则如仁义礼智信。言行心念不违越。出世间法则须作意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苦空无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五尽量少说话,多言伤气。易心乱引生烦恼造业。

来来去去的念头妄想情绪感受都只是心的表层的作用;它们都是无常的,生灭的,不是我’'也不是我的;也不是我所有。只是如天空中飘过的变幻的云朵。大海上的浪花。那么,心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呢?我是谁呢?

妄念生起。苦受生起。并不须要急着想要赶走他。或者对治它。只须要看着它。因为它是因缘生法刹那生灭的。这是最省力最有效的办法。看着它自来自去。楞严经说是客尘。另一个方法是寻根逐源。斩断无明返观自照追究妄念从何处来?
《楞严经》曰:“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