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千方百计”
———记生成课程《吹画“梅花”》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镇李庄幼儿园 刘 丽
家乡的年是一首古老而又沧桑的歌谣,那浓浓的年味随着数九的寒风,带着梅花缕缕浮动的暗香,从冬的深处踏歌而来,冬至过 · 年味起,猝不及防、、、
啊——寒假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一学期的课程也已经悉数教完,接下来是不是重复以往的工作“习惯步骤”?带着孩子们复习这学期学习过的所有儿歌、故事、歌曲?最终来面对年末所谓的各类考核活动?哦,看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念着乏味早已经熟记于心的儿歌和早已不耐烦地神情,我陷入了沉思.....
冬天来了,“梅花吹画”的活动也许正好适合这个季节,既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创作的乐趣,又可以加深对季节的认知,于是乎,我在工作之余,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吹画的各类图片和准备的材料和注意需知,毕竟俗话说:“要给孩子一杯水,就要自身准备一桶水。”虽然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幼儿老师,但感觉给孩子的,得需要是最好玩儿的,最新颖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和孩子在活动中,孩子有一个经验的提升,而我在这过程中能体验到别人体会不到的幸福感,还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只是过程中,我遇到了一点点小小的波折,材料的不够是多么的困扰我,要知道吹画的材料准备其实还是蛮多的,而且还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这样临时生成的活动才能展开来,不过,有问题,总要想办法去解决的,吸管班级没有,每个班级寻找,借都得要借到,颜料没有,翻箱倒柜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盒,就这样,在我逐一准备这些材料摆放于班级教室的桌面上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儿惊奇地盯着桌面上的材料,不时地有几位还屁颠屁颠儿地跑过来,这一问,那一问的。好家伙,小可爱们,马上给你们上一盆“大餐”!
吹画“梅花”准备的材料有:棉签、吸管、印泥、配比例完好的颜料、排笔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梅园的景色,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大家认识了梅花的颜色、形状,在简单的介绍了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玩”儿起他们的作品啦!
手中拿起画笔和吸管,我们要大展身手啦!“巧嘴吹出树叉叉”
吹画的第一步当然是吹咯,对于我们班级的孩子来说并没有接触过吹画,不过,看孩子们的现场操作,着实让我惊了又惊,再次验证了一句:“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
在现场捧着相机边抓拍下孩子们的操作瞬间,边观察孩子们的不同操作方法,这种忙而不乱的满足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时间瞬间就感觉停止了,耳边竟然会响起一首《青花瓷》的歌曲,配上孩子们正在创作具有中国风味儿的“大师”作品,此情此景,能不幸福?
“巧手点满树枝桠”
吹完了树叉叉,孩子们在惊叹树叉叉会被吹拐弯的同时,我们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要用手指头点上红色的印泥给树叉叉扮上“红妆”(梅花花瓣)。印泥点画,据前期了解,孩子们在小班的时候有过一年的基础经验,因此,孩子们对于手指点画有着明显地轻车熟路。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蛋,我默默地站在他们背后按下快门键,不想打扰这群投入在自己创作的氛围情境中的感觉,生怕一点动静我自己会干扰他们的一切行动,也许,孩子们的最终作品在成人眼中是不值一提,但请相信,这都是孩子们通过多大的勇气来尝试他们从未做过的事情呀,每个孩子都是在成长着的,所以,每一个人,当看到孩子们的作品的最终成品的那一刻,请不要投以毫不在乎、鄙夷的目光,请投以支持,赞许的目光,并且期望以后会更好,发现更多,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更加想尝试的欲望。
“小小棉签花心蘸”
手指点印完梅花花瓣,孩子们拿起棉签,蘸点黄色颜料,轻轻地点蘸在梅花花心,这样,一朵梅花才算完成,继续完成剩余没有花心的梅花。棉签画孩子们在本学期已经有过棉签画蚂蚁的前期知识经验,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棉签画点蘸黄色的花心孩子们也算是得心应手。
“晒”梅变身巧手娃
完成以上所有的步骤后,我们的创作就接近于尾声了,孩子们将用完的材料进行有序地规整。当然包括我们孩子完成的作品进行短暂地晾晒,并进行相互之间的欣赏。
部分孩子作品展示
“千方百计”只是为了更贴近孩子的心灵,贴近孩子的发展需要,近一些,再近一些。在这样“千方百计”的过程中,我们新一代的年轻幼儿老师也在慢慢成长为有意识的老师,成长为回应性的幼儿老师,成长为能和孩子进行高质量互动的老师。这一切都只是因为爱孩子,所以才有了动力。 因为爱,所以“千方百计”。
“千方百计”做什么?为了决定如何对孩子中出现的某些现象作出适当的回应,就要弄清楚孩子的行为意味着什么;为了更好地读懂孩子,就要用各种办法去收集孩子相关行为的信息,就要常常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其他一些儿童观察评量指标,就要想办法挤出更多的时间来交流、研讨,制订基于观察评价的课程计划,加班加点调整好材料……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