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啊,常在和同事交流的时候,喜欢附加一段评价语。比如有次和公司的运营妹子吵架,我气到头上,就说她:你简直在侮辱你现在的职位。
说完这句话其实心里是爽了。但看着那个妹子生气而涨红的脸,却又那么不是一番滋味。
为什么我在肆意评价别人的时候那么理所应当?那个温和,理性的我去哪了?
想到这里,我惊恐地发现从小生长的环境竟然就是这样的。
中国到现在为止,许多家长和子女交流的时候依然是从不考虑子女的心理感受,接受能力,只顾着输送自己的价值观念,完全不在乎子女做事的初衷。他们会通过一件小事、小错误强行上纲上线到对你整个人格的评价上。
比如:
我:“妈,我想养一只狗。”
妈妈:“养什么狗,整天就知道做这些没意义的事,工作上怎么不这么花心思呢?”
我:“……”
这里的我妈完全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养狗得出了“我”对工作不上心,从而随意地给我个责备。。如果她稍微考虑一下“我”的心理感受,可能就会说:“养狗需要大量时间,会耽误工作,你需要先养活自己再养狗。”
当然事后我养了狗后我就不是他最爱的儿子了。逗逗自己取代了我。(・᷄ᵌ・᷅)
再比如:
“儿子,你衣服洗了吗?”
“还没,我等会洗。”
“等会什么!你这人怎么这么懒惰!做事就不能麻利一点么?”
这里的我妈又通过我没洗衣服随意地给我一个负面评价,从而又对我一番责备。但“我”真的懒惰吗?事实上“我”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空闲时间充实的好少年。
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久而久之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待身边的人,也往往会肆意评价。性格冲动,不稳重。
想象一下,你在和同事朋友交流的时候,一直使用看似没有恶意但说出来恶意满满的词,久而久之,身边的人往往就不再愿意和你交流了。
比如,
“我好穷啊,没钱买啥啥啥”
“哈哈哈,你个臭屌丝”
“……”
“我女朋友为什么出去逛街不带我啊”
“哈哈哈,你个绿毛龟”
“你妈嗨”
然后两个人打起来了……
事实上,抱怨的那个人不知道这件事的本质吗?他知道的,只是他跟你说是想得到安慰而已,而你作为朋友,却一下子揭开伤疤,让伤口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的眼前。你说他能不疼么?
一个正常的聊天的运行方式是:讲故事,谈感受,少评价,就事论事。
尽量处在对方的立场上处理这件事,多安慰。好的话语永远比恶意的评价更有价值。他是你的朋友,你的同事,是你身边的人。请带给身边的人正能量。谢谢大家!
这篇文章谨送给2016年的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掉这个坏毛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