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文艺晚会,原来香港回归已经有20年了。我发现自己对20年前的记忆还是很清晰的。在1997年,发生了很多事情,都令人印象深刻。
20年前,1997年,那个时候我们在哪里?
1997年7月1日刚进1997年的时候,小平同志去世了。在那段时期,至少有一个月吧,中央电视台还有各地方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内容都是纪念小平同志的,各种生平故事。打开电视都是滚动播出小平同志的纪念节目。此后的中国电视荧幕好像再无此盛况。
我记得1997年有一部电影叫做《英国病人》,在那年拿了很多的奥斯卡奖项。现在想来,我从小就是文艺青年的底,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各种文学音乐电影科学的书籍等等。
那个时候没有网络,获取这方面资讯都是靠买杂志看报纸看周刊。有几本当时比较著名的杂志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本叫《当代歌坛》,吉祥物是一个大嘴巴的绿色恐龙、还是鳄鱼,是一本以乐评为主的音乐杂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本非常“潮”的杂志。
身为小读者的我,特别羡慕杂志里每一篇的编辑署名,不是简单写一个编辑或作者的名字,他们会在名字前加一个定语来表达当时的心情,类似于现在社交平台的签名状态,比如说“因为写稿几天没有睡好的王小花”这样的一个署名。
百度搜到的图还有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没印象,1997年,一代拳王泰森,做了一个惊世之举,居然在拳击比赛中咬人,然后被剥夺了世界排名。
这个事情确实太过于诡异。即便发生在今时今日,一个世界有名的拳王,在公开赛上赫然用嘴巴去咬对手的行为,想必也是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拳王是真咬当然1997年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香港回归了。我记得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镜头就是在某次国际会晤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在台阶上摔倒,当时在不少的新闻里被媒体津津乐道地写了进去,用来表达英国人灰头土脸将香港送回给中国的一种低落的心情。
其实我倒是觉得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奉行契约精神的国家,英国人就是在执行合约。合约里说将香港租借若干时间,那么时间到了,就得履行合同。现在来看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不用给它赋予太多的特殊意义。
陈奕迅不是唱了么,“借了东西为什么不还”。借了东西就要还,天经地义。
毕竟撒切尔夫人是一位老年妇女写到这里突然想起,1997年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并且这件事的热度和爆炸性一直延续至今。
8月31号,美丽的黛安娜王妃因为车祸丧生。整个英国陷入巨大的悲恸。
黛安娜王妃的死因至今成谜1997年还有马拉多纳走下足坛。我并不是一个喜喜欢足球的人,但是对老马我倒是可以说出个一二三来,因为马拉多纳是我父亲的偶像。
我爸对马拉多纳的那种追崇,令我耳濡目染,我甚至还记得某年夏天的夜晚因为被吵醒而爬起来跟老爸一起看世界杯时的情景,像病号服似的阿根廷队服,点球大战、个子很矮的老马……
反正我印象中老马一直就是在退役、然后又复出,再退役、复出,循环往复。哈哈。
亲吻大力神杯1997年去世的著名文化人物挺多的。7月,时装大师范思哲遇害身亡;10月,美国著名歌手约翰丹佛因飞机失事去世。
上帝在这一年似乎特别寂寞。
1997年我在认真上学,可能也不是非常认真,我会在放学之后去熟悉的书店买一些我喜欢的杂志和小说,偷偷带回家,在吃了晚饭开始写作业的时候放在卷子底下,假装在温习功课,其实在看小说。
最终还是穿帮了,有一次被给我送汤的妈妈发现了,妈妈非常愤怒地将那本书(我记得是一本三毛的小说)在我面前撕得稀巴烂。
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就是,不要在我妈还没有出去打麻将就急不可耐的开始看小说。
我很喜欢香港,可是过去二十年我只去过两次,还都是跟团。第一次在2005年,我给自己买了一条金至尊的项链,配了一个小金熊坠子,当年金至尊的代言人是陈慧琳。陈慧琳现在已是一个两个孩子的妈。
我还是一个资深的TVB骨灰级粉丝,港剧看多了,我几乎要认为香港“很多孤儿”,因为太多男女主角都是在孤儿院里长大。
过去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这几十年来在精神世界里一直不可或缺的是那一首首的粤语老歌,还有香港电影。
小时候说到1997年,好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份,更别提2017年,简直就像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年份。可没有想到我们如今却真实地置身在2017年,并且可怕的是,2017年已经过去了一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