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摘录了下面几个句子。
01 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02 我们的思维方式,无论正确与否,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的根本,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根本。
03 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04 教育孩子应该要有充分的耐心让他们体会拥有的感觉,同时用足够的智慧告诉他们付出的价值,另外还要以身作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求知的第一步。
课堂上、会议上不敢多说多问,就是怕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可是,越是这样,越难取得进步。这一点上,相信大部分中国学生,当然包括我自己,都深有体会。
作者强调思维方式是人态度、行为、人际关系的根本,思维转换了,人生才能发生彻底的重塑。
这一点上作者举了她和孩子的例子作为说明。有段时间没看育儿相关的书籍了,在这本书里读到亲子内容还蛮惊喜。
想到下午陪孩子的一个场景,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才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完成今天工作后,我带孩子下楼到小区里溜达,快到六点时,接到孩子爸爸电话说得赶快回家,因为半小时后有个网课。
可孩子在外玩得正开心,不愿意回家。
如果我强硬要求孩子回家,哭闹一番肯定免不了,后面的吃饭、上课都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我的直觉反应确实是直接要求孩子。简单粗暴地说:”我们赶紧回家,不然一会儿上课来不及了。“
眼见孩子直接情绪反弹,这样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转变思维,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我蹲下问孩子:“一会儿的课她要不要上?” 孩子回答说:“要上。”
上课这件事,我们在别的时间跟孩子讨论过,也是她自己选择要上这课,所以今天我有把握她会上课。
接着我告诉孩子,现在离上课只有半个小时时间了,我们还需要回去先吃晚饭,如果再玩一会儿吃饭和上课都会来不及。
孩子听了我的话,站着想了会儿,说到:“好吧,我们回去吧,明天再来玩。”
在孩子主动选择后,后面的晚饭和上课都进行得很顺利。
回到自己身上,个人的改变也应该要由内而外,寻求技巧和速成的方法,并不做出彻底的改变。
和昨天学习的一样,探寻内心,让自己真正的理解、接受,直接热爱,循序渐进,才能完成成功的转变。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