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知行很难合一怎么办?
答:大家以为的知行不合一其实不是真知,实操之后获得的认知才是真知,真知是精微的手感。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知道怎么做到,而是你已经投入时间精力做了的事获取了哪些真知。
我们都有类似的体验,某个认知或道理很早就曾听过,却需要一定的历练之后才能入骨入髓,之后可能会带有遗憾的感慨:当初要是听进去就好了,所以才有“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沉痛。
认知本身是有重量的,无数人生历练的精华总结自然不是空白的大脑可以接得住的。
比如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有多少人有足够的沉淀认识到这句人生精华的分量?
人性就是如此,该经历的一步都少不了,只有切肤之痛才会对看着直白简单的大道奉为珍宝。
反过来,如果能做到少走弯路,可不就能更有效的占据优势位吗?
所以关键时候的贵人指点和谆谆善诱的人生导师就是大幸。
在历练尚浅的时候不需要想战略的问题,把所有的年少激情用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比如拼多多的黄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人家是段永平带出来的,年轻时就跟着一块见巴菲特;进名校、进名企的意义也在于此,可大福提升遇上贵人的概率。
贵人之所以成为贵人,就是通过指点或提携让我们的人生少点曲折。
个体做到知行合一,也需要和整个世界博弈,达成某个目标是整个大系统的共同作用。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成功就是自己做好了万全准备,在外部条件的配合下,等一个合适的契机,共同做出一个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的作品。
所以我们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可控因素范围内做到最好,然后等待外部条件的成熟,或者对手在某一方面做的有疏漏,所以孙子才会说:“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反过来说,这就应该是每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做得到的,时间最终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想要脱颖而出就先把自己能掌控的做到极致,在此基础上再一步步与时势外部条件相合,这就有大势和运气的成分了,也就是说在自我可控方面做到待己如仇,就能天然胜出,到了一个全是类似的、自律不再是显著优势的圈层里,到那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