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还有一堆事没做,但就是没办法放下手机,就是不想做!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经常被拖延症困扰着,这样的人还有救吗?
今天的文章将告诉你,拖延症人人都有,和自控力、懒惰没有多少关系。拖延是复杂的心理问题,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克服。拖延和完美主义有关,“我必须做到完美”的心态反而会让你止步不前,你需要用成长的心态对待任务;拖延也和时间认知障碍有关,时间观念过于主观的人,更容易拖沓。
我们今天要拆读的这本书《拖延心理学》,书中作者通过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的探索。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拖延的实质一一人们拖延时在想什么?拖延都有哪些表现形式?造成拖延的文化特征有哪些?为了抗击拖延这种人性,我们能做些什么努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5个层面来分析拖延的实质以及解决拖延的方法和建议:
一、拖延黑幕一一拖延者自我麻痹的八个常用句式
二、拖延者的思维方式裸奔思想论
三、被冤枉的拖延者—“不是我懒,我这是病!”
四、拖延者的“救心丸”-一停止为“未来折扣”买单,建立“成熟时间观
五、拖延大作战一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
一、拖延黑幕一一拖延者自我麻痹的八个常用句式
当拖延症患者开始一项新任务时,期间会有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着他们,他们的表现呈现出许多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在目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自律变得越来越难,人们在面对太多信息、太多决定、太多选择时,会不由自主地钻入信息的泥石流中不可自拔,拖延症状也就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自己或别人,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心内都挣扎在一个作者称之为“拖延怪圈”的循环中。就是我们已经习惯用相同的“口头禅”,反复为自己的拖延症找借口。最常见有下面这8条句式:
1.这次我一定早点开始。
2.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这件事。
3.我不开始又能怎么样呢?
4.我希望没人发现我还没有着手做的事。
5.时间还早呢,我这么聪明,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做完。
6.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开始做的时候就有充沛的精力了。
7.已经来不及了,何必庸人自扰呢。下一次一定早点做。
8.我永远不会再拖延了。
就这样,一个个为了克服拖延行为的“坚定誓言”从拖延者口中不断发出,但不管如何信誓旦旦,大部分的拖延者仍然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在这个“拖延怪圈”中激烈挣扎。因此,作者通过分析和总结发现,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上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延者要想解决自身难题,首先就要看清真实的自己并接受自己,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拖延的本质,从而克服它。
【鱼苗1组A04】拖延心理学二、拖延者的思维方式裸奔思想论
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自我批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他人发现,害怕自己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的达不到他人的要求。因为恐惧这些担心成为现实,拖延也就成为了应对恐惧的心理策略。通俗地讲,我如果做了,做不好,就像在众人面前裸奔。为了避免裸奔,干脆就不要做。这就是拖延者的“裸奔思想论”。在拖延者心中,有一些信条是根深蒂固的:我必须做到完美;什么都不做比冒风险要更加安全;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它根本就不值得一做;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总有一个真实的答案,等着我遇见它。对于他们来说,为了防止被周围人扣上“失败”的帽子,拖延者拒绝尝试,并最终在自我挫败的路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害怕失败的人,在心中建立了一套“裸奔思想论”的假设,他们把为成就而奋斗当成了一件令人恐惧冒险的事。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直接反应了个人的能力,而能力水平决定了他的个人价值。这种逻辑演化成了“裸奔等式”,那就是:
自我价值=能力=表现
某次表现不佳=能力欠缺=自我价值清零=裸奔被笑话
在推崇“裸奔思想”的人心中,一次出色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出色的人;一个平庸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平庸的人。在这样“非黑即白”的熊猫理论世界里,拖延者一直在受着心灵的侵蚀:不仅裸奔所带来的羞耻后果让人压抑,这种无时无刻都要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压力更会使人沮丧,最终导致拖延。
如何给裸奔穿上衣服呢?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提供了消除完美主义的实用工具,那就是“用成长心态对待任务”在研究面对失败的心态时,人们普遍有两种不同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成功是为了证明个体的能力,努力是缺乏能力和才智的体现,所以拥有这样心态的人无法接受失败;而成长心态则认为能力是不断成长发展的,通过努力,个体可以提升自我,变得更加优秀。这样的心态可以让个体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因此,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旋涡时,不妨停下来,提醒下自己,转变观念和心态,然后再继续前行。你站在成长心态上看待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上面的那个“裸奔等式”并不成立。表现并不能反映你的个人价值,能力也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是可以提升和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这个时候,你还会害怕“裸奔吗?不害怕,自然就不用采取拖延的方式来应对内心的恐惧。
【鱼苗1组A04】拖延心理学三、被冤枉的拖延者—“不是我懒,我这是病!”
“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最后期限就在今天?”
“我就晚了15分钟,有必要这么生气吗?”
我想对于拖延者来说,这些话非常耳熟。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时间里,他们的时间观念与我们客观的“钟表时间”并不一致。爱因斯坦曾提出时间都是幻觉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都是幻觉。大部分拖延者都喜欢这个概念,这样的时间观念可以让他们活在自己对时间的掌控感中。但不管拖延者如何看待时间,事实上,时间一直在流逝。
古希腊人认为时间有两个方面:钟表时间和沉浸时间。钟表时间即客观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客观时间可以预知但不可更改。此外,每个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也就是主观时间。主观时间的一个变体是“事件时间”,它指围绕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定位个体的时间感。
对于拖延者来说,他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常常处于严重冲突之中,他们有时候不愿认识到他们的时间观念和钟表时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他们身上经常发生追赶任务截止日期的情形。拒绝接受客观时间,并想按照自己的时间感和方式处理问题,这样势必会造成拖延进行需要做的事情,因为拖延让你有了一种可以掌握时间、掌握他人、掌握现实的全知全能感。但不管你如何挣扎,你都无法摆脱钟表时间的客观规则。
如何能缓解这种病呢?作者认为,我们必须将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整合到一起,并尽可能让它们之间达成无缝连接。就是当我们沉浸于某件事的同时,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离开,为准时赴约其他事情动身出发,而不是在妥协于当前的事情中而反复失信。
四、停止为“未来折扣”买单,建立“成熟时间观
当人们同时有未来目标和现在目标时,即使前者重要的多,但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这种现象作者称之为“未来折扣”,就是说因为拖延,人们未来的生活不断大打折扣。它体现了人类的天性,而这恰恰也是拖延症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将产生很大影响。但大部分年轻人并不太会花时间去研究不同的保险条款,往往都是到了接近退休才开始关注。“未来折扣”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的,因为当人们越来越老,自然就无法否认时间正在日益耗尽。这个时候,人们也不再否认自己一生拖延所产生的种种后果,也就会变得对时间更加珍惜。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上了年纪的人说:“如果我在你这个年纪,我就会怎样怎样。为了尽力改变拖延可能会给整个人生带来消极影响的状况,首先,当然是要停止为“未来折扣”买单,然后就是建立一种“成熟时间观。什么是“成熟时间观?作者把它定义为“一种能够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评定什么是真实,并能坦然接受的能力”。也就是说,同时承认和接受客观和主观两种时间,并且有能力在两者之间有弹性、自然地变换和过渡,而不是只活在自己的时间观念里,对“钟表时间”却视而不见。因此,作为一个拖延者,大家还是要尽量按照钟表的节拍行事,而不是将个人精力浪费在与它的“斗争”上。建立客观和主观时间之间的配合秩序,降低未来折扣,建立成熟时间观,才是珍惜生命的务实态度。
五、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
想必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讲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对于拖延者更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习孟母的选择方式和行动力。大家都知道搬家是件很麻烦的事,一般人肯定是能拖就拖。当时的孟子还是个孩子,谁能知道他以后会成为一位大儒呢,绝大数人会考虑换环境,但搬家的决心和行动力恐怕就要差很多了。但孟母却不一样,她觉得之前的居住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很大影响,从长远考虑,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孟母于是说搬就搬,毫不拖延。最终也证明了她的远见。跳出情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既然认识到了客观时间的重要性,而且也没法改变它,我们当然只能“认怂”。而要克服拖延症,仅仅有“救心丸”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这就要求我们从固有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看清自己拖延的根源,才能把这些技巧用到实处。
总结
拖延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很难根除,但通过阅读这本《拖延心理学》,我们应该能对拖延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有效减轻拖延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一、拖延黑幕一一拖延者自我麻痹的八个常用句式
二、拖延者的思维方式“裸奔思想论
三、被冤枉的拖延者-—“不是我懒,我这是病!”
四、拖延者的“救心丸”一一停止为“未来折扣”买单,建立“成熟时间观
五、拖延大作战一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
读完这本书,审视“裸奔思想论”,警惕“未来折扣”的诱因,建立“成熟时间”观,在“钟表的引领下,度过幸福从容的一生,你说,这样服输认怂的人生,难道不是你我认可的成功人生么?
【鱼苗1组A04】拖延心理学
网友评论